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阶段,少先队组织通过大队、中队、小队三级联动体系、规范化仪式、自主性活动、自我教育等,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逐步完善、充分发展的空间。成为学生干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特别的角色体验,是深入经历组织生活、主动把握自我发展的角色选择。本研究聚焦校级学生小干部的角色形成,以大队委员为对象,采用角色分析的研究视角,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在重新认识校级学生干部与少先队教育的重要性后,在现有文献资料基础上,综述了小学班干部角色和高校校级学生干部角色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在对校级学生干部角色、角色丛、角色形成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之后,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研究问题,明晰了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第二部分,就校级学生小干部的个人成长来看,家庭中的孩子、学校里的学生、少先队组织中的少先队员、各级学生组织中的学生干部、校级学生干部等构成了其角色复合体。在探讨了学生干部与学生、成人干部以及学生干部的区别之后,本研究确认了大队委员的价值性,并进而分析了大队委员的角色联系体,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其他教师等教师群体,同学、其他学生干部等同辈群体,家长群体及社会人士等。由角色复合体与角色联系体构成的角色丛对大队委员的角色形成有重要影响。第三部分,聚焦角色形成的独特性,从过程性、革新性、发展性、生成性四个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实然状态下大队委员的角色形成进行整体性、动态性的考察。本研究从角色期待、角色认知、角色获取、角色行为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对其角色冲突进行反思。论文进一步探讨了角色形成与角色扮演、角色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关系,从而深化了对大队委员角色形成的认识。第四部分,论文从综合能力、性格、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分析了大队委员的成长。同时,在对来自于辅导员与家长的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提升组织教育品质、形成辅导员教育智慧、实现家长成长、强化研究意识四项建议,以促进大队委员的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