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调控Ge/SiGe多量子阱电吸收光调制器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出现,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的壮大使得人们对数据传输技术的带宽、距离、功耗和器件尺寸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在芯片内部、板卡之间,还是长距离,现有的以铜线为媒介的数据传输技术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成为制约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瓶颈。以集成光路为传输媒介的光互连技术具有低功耗、大带宽、抗干扰等突出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芯片尺寸上,硅基集成光子学是实现光互连的关键技术,其制造流程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相兼容,从而可以大规模、低成本地生产,并且与现有的集成电路实现集成。硅基光调制器是硅基集成光路中的重要组成器件。锗硅同为IV族材料,锗及锗硅合金材料可以用现有的CMOS工艺进行加工。锗在室温下的直接带隙对应的波长刚好对应光通信波段,并且与间接带隙相差极小。锗硅量子阱可以很好地将空穴和电子束缚在一起,增大直接带隙跃迁的几率,实现直接带隙跃迁吸收。锗硅量子阱的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QCSE)可以用来实现100 f J/bit量级功耗、100 Gb/s量级速率的电吸收光调制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的资助下,本论文针对应变调控Ge/SiGe多量子阱电吸收光调制器,设计了量子阱材料、波导、耦合结构和悬空微桥结构,并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中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Ge/SiGe多量子阱中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的物理原理,通过8 band k﹒p理论构建了Ge/SiGe多量子阱的能带结构模型。分析了Ge/SiGe多量子阱中价带轻空穴和重空穴的相互作用,比较分析了导带不同能谷电子态的特性。在同时考虑直接带隙跃迁吸收和间接带隙吸收的情况下,研究了Ge/SiGe多量子阱的吸收系数。(2)提出一种工作波长为1550 nm的低偏置电压Ge/SiGe多量子阱电吸收光调制器。通过优化量子阱的结构参数,有效降低阱中的压应变,使得量子阱吸收边波长红移。采用了较大的阱宽,增大了吸收边在电场作用下的斯塔克平移量。更小的垒区宽度增大了量子阱中阱区所占的比例,提高了有效吸收系数。该器件通过锥形耦合器与无源波导进行耦合,具有结构紧凑集成度高的特点。整个调制器的长度只有104μm,在0.5 V的偏置电压和1 V电压摆动的条件下能够对TE偏振的1550 nm波长产生20.3 d B的消光比,总的插入损耗为-7.4 d B。(3)首次提出并实现一种单轴张应变的Ge/SiGe多量子阱波导集成电吸收光调制器。通过悬空微桥结构引入单轴张应变,可以改变Ge/SiGe多量子阱材料的带隙大小,从而调控器件的工作波长。仿真结果显示,当引入1.6%单轴张应变时,材料的吸收边移动到1550 nm波长处,器件在0 V/2 V电压条件下对1550 nm波长的入射光产生17.8 d B的调制消光比。实验中,通过测试对比无悬空微桥结构和有悬空微桥结构器件的光电流谱,我们测得的器件吸收边波长移动到1530 nm处,实现了应变对工作波长的调控。拉曼谱表征结果显示,通过悬空微桥结构引入了1.52%的单轴张应变。器件的总长度为300μm,使用光栅耦合,在1 V/2 V电压条件下对1558nm波长处的光产生的光电流对比度最大值为6.3 d B,对1550 nm波长的光电流对比度为4.8 d B。在0 V偏置电压的条件下,器件的3 d B响应带宽为11.3 GHz。(4)提出并实现一种基于双轴张应变原理的Ge/SiGe多量子阱波导集成低偏振相关性电吸收光调制器。通过特殊设计的悬空微桥,我们可以在Ge/SiGe多量子阱材料中引入双轴张应变。通过理论研究我们发现,双轴张应变可以用于调节Ge/SiGe多量子阱材料的偏振相关性。仿真中,当双轴张应变大小为0.78%时,器件在0 V/2 V电压条件下,对1485 nm波长产生7.6 d B的低偏振相关消光比。实验中,我们使用电子束曝光和紫外曝光两种工艺路线制作了不同的器件,使用端面水平耦合测试了器件的消光比、插入损耗、光电流响应和高频特性。测试结果显示,在0 V/4 V电压条件下,器件的峰值消光比为9.3 d B。在0 V/2 V电压条件下,在1479 nm波长处实现了4.6 d B的低偏振相关消光比和-37.5 d B的插入损耗。在2 V反向偏置电压下,器件的3 d B响应带宽为8.7 GHz。该器件的制作工艺具有良好的CMOS工艺兼容性,并可以通过紫外光刻的方式进行生产,适合于进行波导集成的低偏振相关的光强度调制。
其他文献
目前,世界汽车强国均将降低氮氧化合物(Nitrogen Oxides,NOx)排放技术视为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以尿素水溶液(Urea Water Solution,UWS)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技术已成为降低NOx排放的主流技术方法。尿素泵作为SCR系统的最核心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计量输送UWS。若尿素泵泵出的UWS流量小于
移动操作机器人将移动机器人与操作机器人相结合,是一类具有主动作业能力的新型机器人系统。两者的结合虽然优势互补,但也对运动规划和控制提出诸多挑战。当加装主动作业臂后,机器人自由度冗余,全身协调规划的空间维度高。动态作业时,与环境交互的时变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离线规划不再适用,必须进行在线规划,此外,机器人的运动不仅受自身运动学、动力学约束,还受环境(例如避障、运动受限)等非线性约束,极大地增加了运动规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电子、催化、能源、材料和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三稀资源”(稀有、稀散、稀土)作为“卡脖子”矿产,受到高度关注。“三稀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地质样品中相关元素的准确分析。然而,构成地质样品的矿物种类繁多,且每种元素的赋存状态差异显著,因此,需要开发配套分析方法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三稀资源”的终端产品通常都作为高端材料应用在高科技领域,这些高端材料的特殊性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高比能二次电池提出了迫切需求。现有基于嵌脱机制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接近瓶颈(350 Wh kg-1),进一步提升面临很大挑战。而基于转换反应的锂硫电池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600 Wh kg-1,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下一代高比能二次电池技术。同时,硫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有望满足规模应用的需求。然而硫单质存在电导率低(5×10-30 S cm-1)、充放电中间产物多硫离子易溶于电解液、
随着中国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净化技术的改进迫在眉睫。其中氮氧化物(NOx)是柴油车尾气的主要成分,通过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3 SCR)技术可以有效地将柴油车尾气中的NOx转化为无毒无害的N2和H2O。铜离子交换的CHA型分子筛(包括Cu-SAPO-34和Cu-SSZ-13)因其具有优异的NH3 SCR活性,较高的N2选择性以及良好的水热稳定
金属液体的结构及演化过程一直是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理解金属液体的结构及演化过程不仅对理解金属材料的凝固及成型过程、对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有重要意义,同时,金属液体作为研究液体的理想模型,其结构演化及结构与动力学关系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凝聚态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如玻璃化转变、液-液相变、液体反常现象等),对建立和完善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相关理论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工作主要围绕处于熔点
锻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力、舰船和航空等工业领域,我国是锻件生产第一大国,面对成本、环保和市场压力,亟需完成产业升级。由于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耦合作用,温锻件和热锻件的制造更为复杂。为了提高锻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研究材料塑性变形的宏观力学行为和微观冶金现象对制定工艺参数非常重要,也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CrMnTi低合金钢,是最具代表性的温锻和热锻材料之一,用于生产齿轮、轴和法兰等
在高温及氢等极端环境下的材料宏观力学行为与其细观变形机制有着密切关系。如何实现材料细观变形机理与宏观力学行为的多尺度关联,一直是固体力学亟待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其有效途径之一是发展基于材料细观变形机制的晶体塑性本构理论。根据相关实验和离散位错动力学模拟提供的视野,本文总结了高温环境下的位错攀移机制和氢环境下的氢增强局部塑性机制的主要特征,针对三个不同的科学问题分别发展了基于位错密度的晶体塑性模型。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上升,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使我国农业产量以及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充分发展。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其中存在问题进行详尽分析,并对植物保护产生的影响以及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可以对我国植物保护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有少许参考价值。
传统化疗药物由于不能在肿瘤部位高度富集及其毒副作用,影响其治疗效果。纳米载药系统能提高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的渗透和滞留,但仍面临肿瘤部位的蓄积不多和不能深部穿透等问题,也不能将药物进一步靶向肿瘤深部存在的肿瘤再生细胞(tumour repopulating cells,TRCs)。因此理想的靶向TRCs的纳米药物需克服体内系列生理屏障并被TRCs有效摄取。微颗粒(microparticles,M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