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和哺乳期妇女毒品犯罪刑罚治理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lqy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毒品犯罪案件数量一直居高不下,怀孕妇女和哺乳期妇女作为特殊的毒品犯罪主体,其涉毒犯罪尤为突出。司法实践中怀孕妇女和哺乳期妇女作为特殊人群,基于对胎儿和婴儿的保护,法律给予了其最大限度的保护。实践中,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无论是采取强制措施、判处刑罚还是刑罚执行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对她们的保护。怀孕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实施毒品犯罪后,往往被采取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且在判处刑罚时往往对其从轻处罚。即便经历了复杂和艰难的定罪宣判的司法程序,但在执行刑罚时,也会对其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然而严格落实保护性规定,由于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完善,造成了对其刑罚惩罚不足和刑罚执行难的负面效果,刑罚治理效果不理想,导致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怀孕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实施毒品犯罪,成为了毒品犯罪的新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怀孕妇女和哺乳期妇女毒品犯罪刑罚治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问题成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刑罚治理的建议。全文一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基本情况说明。首先明确研究对象,限定研究对象为犯罪时或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并将其实施的非毒品犯罪行为排除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外。其次简单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为怀孕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实施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居高不下和对怀孕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刑罚治理的效果不理想两个方面。接着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即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理论结合实践,使得研究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最后对样本情况及统计项目进行说明。第二部分怀孕和哺乳期妇女毒品犯罪现状和特点。通过搜集数据和案例,从怀孕和哺乳期妇女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占女性毒品犯罪比例、怀孕妇女哺乳期妇女毒品犯罪的罪名分布和犯罪情形三个方面介绍怀孕妇女和哺乳期妇女的犯罪现状。并对所搜集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怀孕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实施毒品犯罪呈现出被人雇佣运输毒品者居多、累犯和再犯者居多和监外执行期间再犯者居多等特点。第三部分怀孕和哺乳期妇女刑罚治理现状及问题。通过对所搜案例进行分析,从怀孕妇女和哺乳期妇女毒品犯罪毒品采取强制措施、判处刑罚和刑罚执行情况等方面来介绍刑罚治理现状;分析完治理现状的基础上,发现怀孕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刑罚治理中存在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监管不到位、判处刑罚轻和刑罚执行情况差等问题。第四部分怀孕和哺乳期妇女毒品犯罪刑罚治理问题成因。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发现其问题成因有理念上重保护轻惩罚、量刑时重从轻情节轻从重情节认定和缺乏适宜的刑罚执行制度等。第五部分完善怀孕和哺乳期妇女毒品犯罪刑罚治理制度。针对前述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建议。第一,合理平衡保护与惩罚限度;第二,区分不同情形合理量刑;第三,加强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期间的监管;第四,建立刑罚推迟执行制度。
其他文献
赘婚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婚姻制度,其表现形式与传统嫁娶婚相反,婚后不是女子居住在夫家,而是转变为男子居于妻家,与妻家人共同生活、共同劳动,赡养妻家父母,与妻子一起承担起妻家传宗接代的任务。在宋代之前文献中对赘婚的记载不多,并且常带有较深的贬义,大众看来赘婿就是妻家的奴仆。在宋时,文献典籍中多有涉及赘婚的部分,内容上也是颇为丰富多彩,没有绝对的对赘婿的贬低之意。另外在国家立法层面,也逐渐开始规制赘
在移动4g网络和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智能手机走进到中国的千家万户,而移动支付作为智能手机的重要功能之一,它给居民的消费带来了极大的便捷。直至现在人们已经逐渐的依赖于这种低成本、速度快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的优点不仅仅只是它带来支付上的便利,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我们可以获得信用贷款、生活缴费、信息查询等服务,第三方移动支付涉及的领域还在不断的扩展,预计在未来会从各个方面满足居民的消
孝,通常有善事父母之意。西周孝道理念在国内普遍传播,当时的孝道核心是祭拜先人,到春秋时期,孝道的内在含义发生变化,逐渐具有孝敬父母之意。春秋时期,诸侯割据、礼崩乐坏,孔子在了解西周礼乐制度后,创建“仁”学,“仁”学理论中包含了孝道观念,何为孝道?它是一种在血缘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孔子的孝道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与此同时,孝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张,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孝道观念的渗入。在汉代,忠是可
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早期形态,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被广泛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然发展为多种商业模式,并渗透到了经济的各个方面。其在促进经济繁荣、推动世界贸易发展、提升全球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国际税收规则在数字经济时代陷入困境,而税收管辖权理论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税收管辖权是国际税收法律制度的核心,其具有协调各国税收管辖权、避免乃至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重任,并影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国家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由于政策引导、企业自身的拼搏创新以及市场协作的相互配合,使得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连续多年保持非常高的增长速度,也受到各地投资者的青睐。投资者要想利用有限的资金有效规避风险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就需要选择最具
强制盈余分配制度是近年来一直是法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由于实践中常发生公司实施无盈余政策,致使少数股东无法获取盈余的不公平现象,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确立了一项强制公司进行盈余分配的规则。强制盈余分配制度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对该制度各方争议不断,并未达成一致的共识。在具体规则已明晰的情况下,笔者希望再对强制公司进行盈余分配的必要性与缺陷进行一番探讨,笔者全文统共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实证
在我国,政府通过磋商来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做法源于2015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该试点方案经过两年的实践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在总结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2017年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并在2018年1月1日开始全国推行。该方案明确规定磋商前置的模式,意味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必须先经过磋商才能进入诉讼,由此看来磋商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中发挥着重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改变了宅基地权利结构,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宅基地退出制度是农民处理闲置宅基地的重要途径,同样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同时,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宅基地退出制度都是针对宅基地的制度安排。研究两者的关系,尤其是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对宅基地退出制度的影响是必要的。本文从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对宅基地退出制度带来的挑战入手,对宅基地退出制度的完善进行探索。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
2017年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诋毁条款中,经营者所编造、传播的信息有两种类型,即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但由于该条款未明确误导性信息的含义及类型,也未有其他法律、法规或者司法解释对误导性信息司法认定过程应考虑的因素加以细化,故一定程度上造成司法实践中一部分法院对商业诋毁条款中误导性信息的认定存在一定问题。鉴于此,本篇论文意图针对上述情形提出若干解决思路。本篇论文排除引言和结语之外,共分为四个
在数字经济时代,以传统常设机构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税收征管规则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商业模式,非居民企业通过人为规避构成常设机构进行逃避税,严重损害了来源地国的税收权益。由此,《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第七项行动计划——防止人为规避构成常设机构》(以下简称BEPS第七项行动计划)应运而生。BEPS第七项行动计划对2014版《OECD范本》中的常设机构条款作出了相应修改,主要包括代理人的适用范围修改、特定活动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