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凝血酶是一种公认的速效止血剂,也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但作为一种酶类试剂,凝血酶易失活变性,选择适当载体固定化凝血酶是增加其稳定性的方法。壳聚糖具有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固定化酶载体。普通壳聚糖只能溶于酸中,但是酸性壳聚糖溶液不能用于对酸不稳定的凝血酶固定化,因此,需对壳聚糖进行水溶化改性才能作为固定化凝血酶的载体。壳聚糖经过N-乙酰化改性,控制产物脱乙酰度50%左右,制备的产物为水溶性壳聚糖(water-soluble chitosan以下简称WSC)。目前的制备方法仅以脱乙酰度90%的壳聚糖为反应物制备WSC,有必要详细探讨其它脱乙酰度壳聚糖制备WSC的可能性,以及WSC固定化凝血酶的效果,为开发一种新的凝血酶基止血剂作一定的应用基础研究。 在均相条件下,以乙酸酐为乙酰化试剂对壳聚糖(脱乙酰度大于80%)侧链上的氨基进行N-乙酰化反应,控制乙酸酐与壳聚糖自由氨基的摩尔比为1:1(乙酸酐法),或2:1(乙酸酐-吡啶法),可以制备脱乙酰度50%左右的WSC。实验结果也表明,脱乙酰度低于70%的壳聚糖不能用于制备WSC。 以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采用WSC为载体对凝血酶固定化。实验结果表明,物理吸附法固定化凝血酶的活性回收率(81%)高于化学结合法固定化凝血酶的最佳结果(56%)。热稳定性,物理吸附法制备的固定化凝血酶半衰期分别是自由凝血酶的14倍(常温)、42倍(40℃)、12倍(60℃)。化学结合法制备的固定化凝血酶半衰期与戊二醛的加入量有关,当0.1%戊二醛的量为0.6ml时,其半衰期是自由凝血酶的12倍(常温)、216倍(60℃),特别是该产物在40℃,经31d失活试验,活性没有下降。对固定化凝血酶最适活性温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固定化凝血酶的最适温度在30℃左右,高于自由凝血酶的最适活性温度(≤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