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对凝血酶固定化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drake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凝血酶是一种公认的速效止血剂,也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但作为一种酶类试剂,凝血酶易失活变性,选择适当载体固定化凝血酶是增加其稳定性的方法。壳聚糖具有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固定化酶载体。普通壳聚糖只能溶于酸中,但是酸性壳聚糖溶液不能用于对酸不稳定的凝血酶固定化,因此,需对壳聚糖进行水溶化改性才能作为固定化凝血酶的载体。壳聚糖经过N-乙酰化改性,控制产物脱乙酰度50%左右,制备的产物为水溶性壳聚糖(water-soluble chitosan以下简称WSC)。目前的制备方法仅以脱乙酰度90%的壳聚糖为反应物制备WSC,有必要详细探讨其它脱乙酰度壳聚糖制备WSC的可能性,以及WSC固定化凝血酶的效果,为开发一种新的凝血酶基止血剂作一定的应用基础研究。 在均相条件下,以乙酸酐为乙酰化试剂对壳聚糖(脱乙酰度大于80%)侧链上的氨基进行N-乙酰化反应,控制乙酸酐与壳聚糖自由氨基的摩尔比为1:1(乙酸酐法),或2:1(乙酸酐-吡啶法),可以制备脱乙酰度50%左右的WSC。实验结果也表明,脱乙酰度低于70%的壳聚糖不能用于制备WSC。 以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采用WSC为载体对凝血酶固定化。实验结果表明,物理吸附法固定化凝血酶的活性回收率(81%)高于化学结合法固定化凝血酶的最佳结果(56%)。热稳定性,物理吸附法制备的固定化凝血酶半衰期分别是自由凝血酶的14倍(常温)、42倍(40℃)、12倍(60℃)。化学结合法制备的固定化凝血酶半衰期与戊二醛的加入量有关,当0.1%戊二醛的量为0.6ml时,其半衰期是自由凝血酶的12倍(常温)、216倍(60℃),特别是该产物在40℃,经31d失活试验,活性没有下降。对固定化凝血酶最适活性温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固定化凝血酶的最适温度在30℃左右,高于自由凝血酶的最适活性温度(≤25℃)。
其他文献
根据电磁感应和热传导理论,利用大型工程软件ANSYS对连铸坯在感应补热过程多物理场的耦合问题进行了有限元解析与模拟,通过模拟得出工艺参数不同时铸坯断面温度的分布情况;以提
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用计算处理复杂问题的优势显得越来越突出。氧化铝生产工艺复杂、流程长,计算机模拟仿真就显得尤其紧迫。 氧化铝拜尔法的溶出过程一直是该生
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作为一种无创治疗肿瘤的技术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如何进一步提高治疗效率是HIFU技术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很多研究者证实采用So
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X-线胸片中解剖组织结构的一些特殊性质,分割定位肺部区域和其上的肋骨区域。在分割肺部区域之前,本文首先针对X-线片中对比度低,数据冗余比较大的问题,介
通过本钢800/650改造工程的设计实践,对转炉合金钢连铸大方坯生产大规格圆钢的工艺调整内容进行了分析。对初轧机和原有四架650连轧机的轧程进行了重新设计。选择220×250mm中
随着生铁产量的逐年增加,致使国内铁矿石尤其是富矿储量急剧减少,所以各大钢铁企业纷纷购买国外丰富的铁矿石资源来代替地方铁精粉,用于烧结生产。 通过大量的烧结杯试验,对唐
学位
本文以铁尾矿、粉煤灰和硼泥为原料,采用熔融法工艺制备的矿渣微晶玻璃具有硬度大和耐腐蚀性强等特点。此研究成果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当前提出
钴酸锂的生产基本上是采用以碳酸锂和四氧化三钴为原料的高温固相法。国产四氧化三钴原料的性能不稳定一直都是阻碍我国钴酸锂产业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而国际上的四氧化
高温贫化-浮选法是从炼铜炉渣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的较新工艺,已在铜冶炼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其中最重要工序是电炉渣的缓冷。电炉渣缓冷过程时常出现整个渣包粘结成块,翻包时不能破碎的“整包”现象,严重影响了后续浮选工序的操作。因此,开展电炉渣整包形成机理研究,探索整包防控措施,对促进炼铜炉渣的资源综合利用,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查阅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开展了电炉渣的物化性能实验研究,对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