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类范畴化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超过1000种分析语的词类问题被视为语言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在2014年举行的德国语言学会第36届年会上,词类语言范畴问题被视为语言的“上帝粒子研究”。现代汉语的词类标注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因此以现代汉语词典为蓝本的汉外词典词类标注研究则更面临着更多棘手的困难。在汉外词典的词类标注研究中,涉及汉英词典的较多,而探讨汉法词典中词类标注的研究则寥寥无几。有鉴于此,本文以“分析语的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选取权威的《汉法大词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所涉及到的“X化”词条的词类标注情况作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以期为汉语词类问题提供启示。研究发现,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鲜有兼类所不同的是,在该词典中提取的107个“X化”词条中,有54个词条被处理成为兼类词,占所有“X化”双音节词条的50.4%;从义项、配例、例证三个方面考察的结果表明,《汉法大词典》承认“X化”双音节词条的自指用法,但鲜有独立义项的设置;此外,《汉法大词典》中“X化”双音节词条的词类标注情况基本符合“词类对译”原则,但也不乏许多不得已而之的混合译义处理。本项研究不仅调查了《汉法大词典》中“X化”双音节词条的词类标注情况,深化了汉外词典的词类标注研究,而且有助于深化现代汉语词类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汉语词典以及汉外词典编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