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效果及对策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世界各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机制是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体系包括成立担保机构、出台政策支持、完善资金来源、控制风险等方面。由于仅仅依靠市场力量并不能够构建完善的融资担保体系,因此,各国实践均引入政府干预,以提高担保体系的运行效果。本文主要侧重于从宏观层面研究政府介入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运行效果的影响,通过构建政府介入融资担保体系的实证模型,选取相关数据指标,对中国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论证政府介入该领域的作用,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思路,本文通过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具体论述。首先,在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其次,对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一,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及政府介入担保体系的含义进行了界定;第二,分析政府介入担保体系的必要性,本文构建了供需模型和博弈模型对政府介入融资担保体系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三,对政府通过三种方式介入担保体系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阐述。再次,分析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选取基础数据指标,通过熵值法赋予权重,使用灰色关联系统分析法对中国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效果进行实证分析。接下来,通过比较分析国外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经验,总结出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及启示。最后,对中国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完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企业管理体系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更新,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来对公司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从而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但截至目前,大多数企业尚未真正建立完整、全面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这既与我国企业的行业众多、标准难统一相关,也与未选择到适合企业自身的绩效评价体系相关。电影产业与其他工业产业相比,是通过生产内容,创造供给来培育和刺激
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服务之一。即便是在分级诊疗体系下仍出现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无人问津”等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目前,我国关于分级诊疗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分级诊疗中的医患匹配问题研究却仍然欠缺,特别是医生和患者匹配效率问题仍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研究了首诊过程中考虑医生胜任力和患者病情的医患双边匹配问题。首先研究了首诊过程中的医生
2008年,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打击,部分研究学者认为此次次贷危机是由长期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资产价格持续上升、贷款规模迅速扩张、进而引起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不断集聚,造成整个金融市场崩溃,如股市或债市暴跌。所以美国学者纷纷针对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展开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也越来越大,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革新,数字产业逐渐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打造新一代智能高效的数字技术产业体系。浙江历来重视数字产业发展,将实施“百千万”发展计划,着力建设数百个创新型网络平台,开发千亿级产业项目,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力争把数字产业打造成可以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万亿级产业。为对数字产业进行统计分析,许多学者和机构尝试各种方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加快培育和激发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的高投入、长周期及不确定性的特征决定了其有赖于金融体系提供资金支持。数字金融作为新型金融服务方式,能否发挥特征优势,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其作用机制又是什么?这是本文探讨的话题核心。首先,本文从企业创新、数字金融发展、传统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以及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四个角度进行文献综述。其次,以熊彼特多部门内生增长模型(194
目前来看,我国的许多企业虽然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倡导风险导向理念,但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机构设置与企业发展阶段不相适应,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促进企业目标实现。还有部分企业,由于业务对象选择不当、人员胜任能力不足,审计效果缺乏保障、审计效率难以提高。这些都与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发挥增值效益的要求仍相去甚远,使得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优化任务迫在眉睫。与以往将内部审计演进方
近些年我国经济总量在全世界保持领先地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过度追求数量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资源利用粗放、环境污染严重和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等。事实上,经济增长表现在两个方面,既有数量的增长,也有质量的要求。城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对改善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深入研究我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首先,梳理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基础,阐述
当前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逐渐降低,而我国汇率、利率改革尚未全面完成,宏观经济调控难度日渐提升,这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金融发展理论和货币经济学理论,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型是为了让宏观经济调控更好的适应金融发展进程。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调控的“比较优势”与动态变化对厘清我国当前货币政策转型进程与稳步提升货币政策的调控功效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2000年至2019年末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做为重要直接融资渠道的债券市场稳步扩张、蓬勃发展,在满足实体经济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做为债券市场中最具活力的信用债,自2005年发行首支纯自身信用担保的短融债开始,发展至今已逾十五年,其规模也自2004年末的约2000亿迅速扩张至2019年末的32.89万亿。在信用债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信用中枢逐步下移,违约事件逐年增多,信用
波动率是指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程度,可用来衡量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并反映金融资产的风险水平,同时为市场参与者与决策者分析预测未来市场走势提供参考依据。2016年11月28日,中证指数公司开始正式发布的上证50ETF波动率指数(简称为中国波指或IVIX指数),又被市场称作是“中国版恐慌指数”。由此可见选用合适地估计预测模型分析预测我国股市的波动率,对于有效识别和管理市场风险有着重大意义。鉴于前人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