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用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e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用艺术作品是一种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手工制作的实用艺术作品,还是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实用艺术作品,都是创作者精湛技艺的表现,体现出人们对艺术美感的追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用艺术作品市场正逐步形成并初具规模。《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均有规定,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均有相关的立法保护。我国在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方面存在滞后性,实用艺术作品创作者的权利屡屡被侵犯却因相关法律的缺失,导致著作权人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给予实用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不仅可以有效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而且可以繁荣实用艺术作品市场,满足社会公众对实用艺术作品的需求。因此,赋予实用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主要西方国家的立法规定,结合我国实用艺术作品保护的现状,针对目前有关实用艺术作品概念的不同界定、艺术性的保护及对独创性认定等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从立法和司法两大层面,对完善我国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提出相应对策。
其他文献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创新合作发展模式。丝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是弥补差异、沟通合作的重要桥梁。西安作为内
1997年新刑法的制定和实施,形成了单位与个人均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格局。然而自单位犯罪确立以来,就一直备受刑法学理论界和司法界的争议。单位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犯罪形态,很
日本的地理特点和特有的文明取向使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依附情结,这在日本外交政策上的表现即不断地“与强者为伍”和“白搭安全车”;在其外交实践中表现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策略,具有探究性、自主性、多元性等突出特点,对于学生知识、能力和觉悟的提高具有强大的张力,更有利于思想政
期刊
作为法律解释体制的制度性事实与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其中集中体现在政治制度中司法权和立法权的博弈。合理的法律解释体制的建立对于更好的适用法律,弥补法律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