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刺山柑果实各有效部位的活性成分和抗肿瘤活性,并预测三氯甲烷部位、石油醚部位挥发性成分及乙酸乙酯部位抗肿瘤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并用体外实验证明乙酸乙酯部位的预测结果。方法:取刺山柑果实的粗粉,用85%乙醇提取得到刺山柑乙醇粗提物,经萃取从而得到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以及水溶性等有效部位,利用cck-8法对各有效部位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测定;用柱色谱的方法对刺山柑果实的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将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相结合后鉴定其化学结构;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三氯甲烷部位、石油醚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及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和作用的机制,并用体外实验来验证乙酸乙酯部位的预测结果。结果:提取萃取得到刺山柑果实总醇提物、三氯甲烷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水提物等有效部位,cck-8测定结果显示,各有效部位对不同的人肿瘤细胞都是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通过柱色谱法从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出了3个化合物,经鉴定依次为:2-乙酸乙酯基-1-十四烯、β-谷甾醇、胡萝卜苷;通过网络药理学的预测,从刺山柑果实的三氯甲烷部位中选取了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等两个代表性活性合物,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和氮代谢通路作为代表性信号通路;从刺山柑果实石油醚部位挥发性成分中选取花生酸、正二十二烷、甲基母育酚、甘油单油酸酯、单棕榈酸甘油酯和硬脂酸乙酯等6个代表性活性成分,以及氮代谢通路;从刺山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成分中选取了异鼠李素、山奈酚及芹菜素等3个代表性活性成分,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和氮代谢作为代表性信号通路;验证试验中,cck-8结果显示:异鼠李素、山奈酚及芹菜素等对人肝癌细胞Hep G-2都有明显的抑制增殖的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结果显示:三种代表性成分作用于HepG-2细胞48h后,细胞的凋亡率可增加,且作用具剂量依赖性,并且均对细胞周期有一定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剂量组中Akt和PI3K蛋白的表达均降低,说明刺山柑果实的乙酸乙酯部位能够阻断PI3K/Akt通路。结论:本研究发现刺山柑果实富含很多种活性成分,并有多种药理作用;本研究首次应用网络药理学对刺山柑果实活性部位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从预测、分析角度,阐明了刺山柑果实提取物抗肿瘤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刺山柑后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