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自1926年首次暴发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Java)后,迅速在世界各地传播,给养禽业带来了巨大损失,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传染病。目前世界上除部分发达国家采取扑杀措施外,大部分国家主要采用疫苗接种来防治本病。新城疫病毒是单股负链RNA病毒,已经确认了9种基因型,具有很高的变异能力,因此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尤其是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可为分析预测新城疫流行趋势、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新城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利用单克隆抗体进行毒株的分型,二是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三是特定基因片段的体外扩增及序列测定,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本实验利用一步法RT-PCR技术成功扩增了83株新城疫分离株的F基因片段(535bp)。通过测序和基因分型研究表明,5株属于基因Ⅰ,9株属于基因Ⅱ型,1株属于基因Ⅲ 型,3株属于基因Ⅵ型,65株属于基因Ⅶ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新城疫流行呈现以基因Ⅶ型病毒为主、其它多种基因型病毒并存的特征。另外,还对分离到的3株鸽源新城疫毒株进行了毒力测定,均为中等毒力毒株。
对动检所于2003年分离到的一株基因Ⅱ型新城疫毒株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其裂解位点符合强毒株特征,在同基因型毒株中较为少见,命名为NDV026,因此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分析,测定MDT、lCPl、IVPI和ELD<,50>等数据。结合全基因测序结果,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并用DNAStar软件对其F基因二级结构、抗原性等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用NDV026株(基因Ⅱ型)、LaSota株(基因Ⅱ型)、宁夏株(基因Ⅶ型)制备三种灭活疫苗并评价其免疫保护性效果。将48只28日龄的SPF鸡分为A、B、C、D四个组,A、B、C三组分别用NDV026株、LaSota株、宁夏株灭活疫苗免疫,D组为非免疫对照组。免疫后21天四组均通过肌肉注射途径以10<5>ELD<,50>量的宁夏株病毒攻毒。攻毒后观察鸡群发病情况,并检测抗体水平变化。攻毒后4日内对照组有7只鸡死亡,7日内所有对照组鸡均死亡。取不同时期四个组鸡体组织,进行病毒分离检测。结果表明,三种疫苗均能够保护免疫鸡抵抗目前流行的基因Ⅶ型野毒的攻击。对照组D组所采集的11种组织均分离到了病毒,免疫组个别鸡出现轻微临床症状,但均未分离到病毒,可能与抗体水平较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