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策略制备太阳能燃料的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jl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二氧化碳大量排放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能源危机威胁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解决由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所引起的危机以迫在眉睫。二氧化碳的还原,因其能实现对碳的循环利用,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而光电催化这一过程由于其具有可直接利用太阳光、反应可控以及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使其在二氧化碳还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对于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研究尚存在着催化效率较低、光电极光利用率低、催化还原选择性差等问题。此外对于光电催化体系的构筑也存在着整体催化效率低等缺点。
  针对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领域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开发高效的阴极电催化剂以及高效的光阴极材料,从提高催化效率和提高光吸收效率作为主导,从而实现对二氧化碳的高效还原。此外,从转移电子平衡的角度出发设计并构筑了高效的双光照光电催化体系用于二氧化碳的还原协同污染物的处理,以及人工光合作用过程。因此本论文主要的内容和创新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利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具有纳米片形貌的CoOx/Cu foam电极,通过电催化测试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可以在一个低的相对电位下将二氧化碳还原至甲酸且法拉第效率能够达到了68%。使用该电催化剂与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相结合构筑了一个光阳极驱动的光电催化体系,实现了高效的光电催化二氧化碳的还原。此外,使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所制备获得的电极表面沉积了薄层氧化锌保护膜,在保持原有的电催化性能不变的情况下有效的提高了该电极材料的化学稳定性。
  (2)选用p型硅作为光吸收体,通过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得到p-型硅纳米线阵列,并利用电化学脉冲沉积的方法在硅纳米线上沉积了铜纳米颗粒作为共催化剂。所制备的Cu-p-Si NWs通过测试发现具有良好的光电催化性能,可以高效的将二氧化碳还原。此外,实验发现该电极在不同的电解液环境中具有较大的电子选择性差异,使得该光阴极材料在硫酸根电解液中获得了具有合成气比例的混合气而在碳酸氢根电解液中获得了具有长碳链的多电子转移碳氢产物。
  (3)利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的珊瑚状纳米WO3光阳极,将n型的WO3光阳极与Cu-p-Si NWs光阴极材料组合构筑了一个双光照光电催化体系,实现了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与污染物降解的协同过程,同时双光照的引入提高了体系的催化效率。
  (4)采用铁镍氧化物对珊瑚状纳米WO3光阳极进行修饰改性,获得了具有优异水氧化产氧性能的n型半导体光阳极材料。将该光阳极材料与Cu-p-Si NWs光阴极组合,成功构筑了高效的一个人工光合作用体系,同步实现了在阴极获得了以合成气为主的二氧化碳还原产物并在阳极实现了高效产氧过程。
  (5)设计制备了具有多尖端结构的海胆状金纳米颗粒电催化剂,并将该催化剂应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过程中。与其他形貌催化剂相比,因其具有尖端富集效应和尖端放电效应,使得该催化剂实现了在0.5mol/L KHCO3电解液中以-0.45V(vs.RHE)的低电位条件下,实现了97%的一氧化碳转化法拉第效率。
其他文献
四取代烯烃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分子和药物分子中,由于双键的多样反应性,多取代烯烃也是有机合成中非常有用的中间体。然而,由于四取代烯烃空间位阻大,目前对于该类烯烃的有效合成方法并不多,因此如何发展高效合成四取代烯烃的方法是现代有机合成中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之一。芳基迁移反应是构筑碳碳键的有效手段之一,其机理主要分为碳正离子历程和自由基历程两种,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自由基芳基迁移。可见光促进的有机反应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纺织、印刷等行业排出大量含有有机染料的工业废水,这些染料具有很强的化学及热力学稳定性,一旦流入生态系统很难得到降解,会对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水体中染料的去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吸附法具有操作简便、染料去除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吸附剂因固液分离困难、吸附容量小等因素,限制了吸附法的广泛应用。因此,本文旨在制备成本低、合成路径简
学位
烯烃是一种简单易得的化工原料,烯烃的高效转化是现代有机合成中强有力的合成策略。氰基和叠氮基在很多生物活性分子和药物分子中广泛存在,氰基是重要的有机官能团,能够方便地衍生得到其它重要的化合物,例如含氮杂环、酰胺和羧酸等:有机叠氮化物可以容易地转化为胺、亚胺、酰胺和三氮唑等。因此,利用烯烃双官能团化策略,高化学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地构建含有氰基和叠氮基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非活化烯烃的
学位
植物病原菌是导致粮食减产的原因之一。植物病原菌具有种类多、繁殖周期短、传播速度快、爆发性强等特点,使得人们需大量多次的使用抑菌剂。这导致了部分植物病原菌对现有的抑菌剂产生了较大的耐药性。因此人们需要不停的研发新型高效低毒的抑菌剂,来应对日益严重的病菌耐药性问题。天然产物具有种类繁多、作用机制独特、生物活性多样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研发新型抑菌剂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氢氧直接合成过氧化氢在反应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作为绿色化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研究的核心技术在于催化剂,目前许多研究学者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针对负载型Pd基催化剂。然而负载型Pd基催化剂由于其靠物理吸附作用将Pd吸附在载体表面,催化剂在焙烧过程中,活性组分Pd易发生迁移团聚,并且反应过程中强烈的机械搅拌容易使得Pd从载体表面脱落到反应介质中,这样就加速了反应介质中H2O2的分解,导致H2O2产率降低
硫酸工业作为衡量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其核心在于钒催化剂存在下SO2的催化氧化,SO2氧化转化率的高低与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直接相关。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制得具有高催化活性的钒催化剂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国产钒催化剂转化率低、起燃温度高和热稳定性差等不足,论文从活性组分的改性入手,采用H2O2处理V2O5以降低晶相活性组分的晶体尺寸,提高其分散度,为反应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进而提高其转化率;同
学位
氢氧直接合成法由于工艺简单、成本低、污染少,是一种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已然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研究热点。Pd基催化剂作为催化H2、O2直接合成H2O2最好的催化剂,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传统负载型Pd基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高温焙烧易使得活性组分Pd发生迁移团聚。在合成H2O2反应过程中,强烈的机械搅拌易使得Pd从载体表面脱落到反应介质中,导致了负载型Pd基催化剂的活性和寿命降低。而近年来学
学位
学位
降膜式蒸发器已广泛用于制药、化工、食品、轻工等行业,其操作具有蒸发能力强、传热效率高、能量消耗低、运行费用低等诸多优点,同时设备在真空低温条件下进行连续操作,且能保证物料在蒸发过程中不变性,尤其适用于热敏性物料。  在降膜蒸发器的设计中,传热系数的计算至关重要。但由于其内部流动和传热的复杂性,现有工程设计与应用仍然多靠经验值,因此对应的理论研究需要更加深入。首先,降膜蒸发器的传热传质过程涉及蒸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