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颈椎病颈痛及失眠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二者的发病正呈日益增多的趋势。研究发现颈椎病与失眠密切相关,颈椎病患者失眠发生率较高,颈椎病引起的疼痛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目前存在一种趋势,只要颈椎病与失眠二者同时出现,临床上多将之简单定性为“颈源性失眠”,即颈椎病为因,失眠为果。而既往研究发现,疼痛与睡眠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二者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状态。因此,“颈源性失眠”这种观点值得进一步商榷,临床上颈椎病颈痛与失眠同时存在时,颈椎病颈痛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失眠在相关因素影响下亦可导致颈部疼痛的出现,二者之间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循环关系。为了证实颈椎病颈痛与失眠之间的关系,本课题拟对颈椎病颈痛与失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基于颈椎病颈痛与失眠之间是一种互为因果循环关系的设想,临床研究将从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角度切入,在治疗颈椎病颈痛的基础上观察颈椎病颈痛并失眠患者失眠的改善情况,通过临床来验证颈椎病颈痛与失眠之间的相关性。目前,针对颈椎病并失眠进行干预的文献报道较少,方法以中医药疗法及物理疗法为主,采用的中医药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手法及中药等。文献分析显示,采用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并失眠主要以颈项局部取穴为主,尤其是颈夹脊穴,忽略了针灸临床时脏腑经络辨证的应用,无法体现出中医整体辨证施治的特点。导师符文彬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发现,颈椎病颈痛发病的病因病机与心肾二脏密切相关,心肾同治可治疗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或骨失髓养所致的颈椎病颈痛,从心肾角度针灸论治颈椎病颈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而心肾二者之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关系体现了正常睡眠阴阳相交的核心思想,通调心肾可协调水火、交通阴阳,治疗失眠。因此,颈椎病颈痛与失眠具有共同的病机基础,在中医“异病同治”原则的指导下,针灸从心肾的角度论治颈椎病颈痛,应可同时改善患者失眠症状。目的(1)通过调查研究证实颈椎病颈痛与失眠之间的相关性;(2)通过临床研究验证颈椎病颈痛与失眠之间相关性,提高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并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1.调查研究(1)颈椎病颈痛与失眠的相关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5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颈痛患者的失眠发病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为主要调查指标制定问卷调查表,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颈椎病颈痛与失眠之间的关系。(2)失眠与颈椎病颈痛的相关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5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患者的颈椎病颈痛发病情况,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主要调查指标制定问卷调查表,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失眠与颈椎病颈痛之间的关系。2.临床研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颈痛并失眠患者70例,根据PEMS3.1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号,按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分为心肾论治组、常规针灸治疗组,每组35例。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针刺、艾灸及穴位埋针的综合方法。(1)心肾论治组。针刺取穴:百劳、神门、腕骨,刺法:直刺入穴,深度约10-30mm,之后行小幅度提插捻转,穴位运针至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一次;艾灸取穴:大椎、心俞、肾俞,操作方法:穴位皮肤涂以万花油,以直径约0.5cm圆锥形小艾炷进行直接灸治疗,每穴灸5壮,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埋皮内针取穴:百劳、心俞、肾俞,方法:采用一次性皮内针进行埋针,皮内针针尖垂直向脊柱方向,针身刺入3-5mm,针柄留于皮外,用胶布粘贴固定,留针2天。(2)常规针灸组。针刺取穴:百劳、中渚;艾炷灸取穴:大椎、百劳及肩中俞;埋皮内针取穴:百劳、肩中俞;本组治疗次序、用具及操作方法同心肾论治组。疗程:两组均每周进行2次治疗,于周二、周五各进行1次,5次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SF-36生命质量量表等进行疗效评价。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调查研究(1)颈椎病颈痛与失眠的相关性研究在500例颈椎病颈痛患者的调查中,24例未能完成全部调查,476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结果发现:①在476例颈椎病颈痛患者中合并有失眠症的患者共147例,失眠症的发病率为30.88%,结果表明在颈椎病颈痛患者中,存在失眠症的较高患病率;②合并失眠症组与单纯颈椎病颈痛组比较在颈痛VAS评分、病程、长期从事低头工作人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年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失眠症的发生与颈椎病颈痛患者的颈痛程度、病程及长期从事低头工作等因素密切相关,但与年龄无明显关系;③对合并失眠症组进行颈椎病颈痛与失眠之间相关性的分析发现,颈椎病颈痛的VAS评分与失眠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颈椎病颈痛VAS评分与PSQI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总分呈密切相关(r>0.5),结果表明颈椎病颈痛与失眠具有显著相关性,颈椎病颈痛与失眠同时并存时,颈痛可能是失眠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④对性别、年龄、病程因素进行控制后,颈椎病颈痛VAS评分与失眠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总分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及病程对颈椎病颈痛与失眠之间相关性的影响不明显。(2)失眠与颈椎病颈痛的相关性研究在500例失眠患者的调查中,37例未能完成相关调查,463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结果发现:①在463例失眠症患者中合并颈椎病颈痛的患者76例,颈椎病颈痛的发病率为16.41%,结果表明在失眠症患者中,仍存在颈椎病颈痛一定的患病率;②合并颈椎病颈痛组与失眠症组在PSQI多项因子评分、病程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年龄、从事低头工作人数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与单纯失眠症患者比较,合并颈椎病颈痛的失眠症患者其失眠程度明显加重,病程上明显延长;③对合并颈椎病颈痛组进行失眠与颈椎病颈痛之间相关性的分析发现,失眠PSQI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总分与颈椎病颈痛VA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失眠PSQI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总分与颈椎病颈痛VAS评分呈密切相关(r>0.5),结果表明失眠与颈椎病颈痛具有显著相关性,在失眠与颈椎病颈痛同时并存时,失眠也可能是颈痛发生的原因之一。④对性别、年龄、病程因素进行控制后,失眠PSQI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总分与颈椎病颈痛VAS评分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及病程对失眠与颈椎病颈痛之间相关性的影响不明显。2.临床研究(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低头工作病史、中医证候分布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后,心肾论治组在改善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常规针灸治疗组(P<0.05);(3)治疗后,心肾论治组在改善颈椎病颈痛方面优于常规针灸治疗组(P<0.05)(4)两组在颈部疼痛、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总评分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入睡时间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肾论治组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优于常规针灸治疗组;(6)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精神健康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肾论治组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常规针灸治疗组。结论1.颈椎病颈痛与失眠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两症兼杂存在较高患病率,其患病与颈痛程度、失眠程度、病程以及不良工作体位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上二者之间表现为互为因果的循环关系,其相关性不受性别、年龄、病程因素的影响;2.按中医“异病同治”的方法,以脏腑经络辨证为指导,从心肾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角度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结果证实在改善患者颈部疼痛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从临床验证了颈椎病颈痛与失眠之间的相关性,并优于常规针灸局部取穴为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