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卤虫(Artemia sinica)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盐湖的一种甲壳生物,当中国卤虫遇到恶劣外部环境的时候,会形成滞育胚胎,以抵抗不良环境,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胚胎利用合适的条件及在大量基因的调控下再次发育,休眠卵的滞育被解除。真核起始因子2B(eIF2B)不仅作为一种参与真核翻译起始的重要的蛋白质,而且也是一种可以作为增强蛋白活性的鸟苷酸交换因子,它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eIF2)形成具有活性的三元复合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eIF2B可以将eIF2上结合的非活性状态的GDP,转换为具有活性状态的GTP,即eIF2·GTP的形式,使得eIF2可以重新发挥其功能并参与接下来一系列的细胞活动,进而维持细胞环境稳态。然而,到目前为止,eIF2B在中国卤虫滞育胚胎重新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首次成功克隆了中国卤虫的As-eIF2B基因cDNA全长序列,其总长为1247bp,其中,开放阅读框的长为915bp,5’非翻译区长为24bp以及3’非翻译区长为308bp,共编码30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34KDa。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As-eIF2B作为非分泌性且不具有跨膜功能的亲水性蛋白,大多数定位于细胞质中,推测As-eIF2B理论等电点是8.84,磷酸化位点25处。通过分子进化分析,As-eIF2B为高度保守蛋白,符合其在甲壳动物中的进化位置。运用Real-time qPCR技术对As-eIF2B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卤虫胚胎发育过程中,As-eIF2B表达量随着胚胎发育逐渐增加,在发育至20h时达到最高,并在其接下来的发育阶段开始下调;运用Western Blot技术对As-eIF2B、As-eIF2α以及As-ATF4蛋白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卤虫胚胎发育过程中,As-eIF2B的相对表达量随着胚胎发育均呈现上调趋势,且在20h时达到最高,在环境胁迫下As-eIF2B的相对表达量均出现明显的下调趋势。免疫荧光分析表明,As-eIF2B在20h及3d没有组织及器官特异性。本论文阐述了 As-eIF2B在中国卤虫胚胎发育阶段,对eIF2通路的调控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卤虫滞育的解除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进一步对eIF2B在无脊椎动物中的表达模式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