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射血分数的慢性心力衰竭血清CysC、BNP水平变化及相关性,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信息,同时评估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新医大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39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作为心衰组。心衰组依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分为3个亚组:射血分数降低的(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HFmrEF)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组(HFpEF)。同时收集126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采取研究对象血清CysC及BNP水平,同时行心脏彩超等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心衰组患者339例,男165例,女174例,平均年龄(57.96±8.08)岁。HFpEF组为116例,HFmrEF组为114例,HFrEF组为109例。对照组入选126例,男55例,女71例,平均年龄(56.80±4.09)岁。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血脂分析,血糖及肝功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FrEF组Sc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HFmrEF组和HFrEF组EF和E/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mrEF和HFrEF组LVED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衰各亚组血清CysC、BNP水平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pEF组CysC ROC曲线下面积为0.01,P=0.000,有统计学意义。HFmrEF组CysC ROC曲线下面积为0.621,P=0.262,无统计学意义。HFrEF组CysC ROC曲线下面积为0.828,P=0.002,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各亚组CysC和BN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CysC和BNP为评估CHF严重程度与心室重构的良好指标并两者密切相关,两者联合监测不仅可以反映心功能的变化,又反映心脏结构的演变及CHF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