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资料作为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窗口,在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旅游资料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研究旅游资料的翻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理论方法、研究对象及相应范围。为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泰山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为例,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旅游资料的英译进行了探讨。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取决于文本功能、翻译目的和翻译要求,同时也受翻译行为中主要参与者(如委托人、译者、译文接收者等)的影响。因而作者首先从这几个要素出发对旅游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一、旅游资料属于复合型文本。其主导功能是呼唤功能,信息功能和表达功能则起着辅助作用。二、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极为明确,即推介我国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吸引国外游客前来观光,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三、译者在明确翻译目的的同时,也要兼顾发起者的要求、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等因素。旅游资料的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此,文化适应性也是旅游翻译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对英汉旅游资料中的审美、风俗习惯及思维方式等文化差异进行了对比,以便从根本上探讨英汉旅游资料行文方式及读者阅读习惯不同的原因。此外,基于所搜集的大量语料,本文进一步在行文风格和语篇内容两方面对汉英旅游资料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汉语旅游资料倾向于使用华丽词藻、修辞格和诗词典故,文本风格较为正式,视角多变,侧重于对景点的主观描述;而英语旅游资料倾向于使用简洁、条理并且亲近读者的语言,多以固定的视角客观地描述景物。基于以上对比,在翻译时要体现出英语旅游资料的特征,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期待。研究发现,泰山旅游资料英译中出现的问题与错误主要有语言、语用及文化三种类型。语言翻译错误主要分为拼写错误、选词不当、词汇冗余等类型;语用翻译错误主要包括逐字翻译、结构错误、违反礼貌原则、表达不一致等方面;文化翻译错误主要有因文化差异而形成的译文过于正式及华丽的词藻等。经过仔细分析,作者认为产生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译者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误解、汉语习惯的负面影响及译者翻译水平的限制。总之,译者没有充分考虑并实现目标读者的接受习惯和阅读期待。为了提高翻译质量,旅游资料的英译应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和评价标准。作者认为旅游资料的翻译应以游客为出发点,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导向,以充分性为标准,从而保证译文的可接受性和可读性。鉴于上述分析及泰山旅游的实际情况,作者提出了翻译对、释义、增词、减词、重塑和重写六种翻译策略。例如,翻译对是泰山各景点名称翻译的最有效策略;重塑使泰山著名的石刻文化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现。同时,这些翻译策略的综合运用有助于译者处理旅游资料中的各类信息,以便使目的语读者有效接受旅游宣传的内容,实现旅游推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