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散文作家乔治·吉辛的代表作《四季随笔》使他在众多优秀的随笔作家中获得了一席之地。在中国,对这部作品最完整,最权威的译本出自著名翻译家李霁野先生笔下。可是,一直以来,这部译著未能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对其进行的专门研究更可谓风毛麟角。同时,作为一部随笔散文,语言的构建是作品取胜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文选取了李霁野先生的《四季随笔》作为蓝本,分析考察了该译著的遣词,并归纳讨论了其遣词的特点和作用。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简要回顾了乔治·吉辛和李霁野的生平,评述了李霁野先生的著译活动和作品,并对《四季随笔》的原著和译著加以综述;第二章围绕着遣词与翻译展开,主要讨论了遣词在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并给出文学翻译遣词的核心内容:词的意义,词的色彩和词的声音。第三章以《四季随笔》中的大量语料为依托,分别从词的意义(符号意义,语境意义,审美意义和文化意义),词的色彩(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和词的声音(音节,声调和押韵)这些方面考察了李霁野汉译本的遣词。第四章分析了李霁野《四季随笔》汉译本的遣词特点,从“四字格”,“双声”,“叠韵”和“叠音或叠字”四个方面阐释了这些遣词特点的重要作用。第五章是本论文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