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使得根植于父权文化的传统男性性别角色成为众矢之的。男性学者们开始反思父权制下男性的身份困境,探求应对身份危机的有效途径,男性气质研究应运而生。随着近年来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繁荣,对于黑人文学作品中黑人男性气质研究也呈现上升趋势。小说《格兰奇·科普兰德的第三生》中黑人男性格兰奇·科普兰德在其第三生中建构的新型黑人男性气质为长期处于压抑和阉割状态中黑人男性气质构建提供了范式,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出版于1970年的《格兰奇·科普兰德的第三生》是其第一部小说。小说以格兰奇·科普兰德的堕落、转变与成长经历为主线追述了从20世纪初到60年代中期科普兰德一家三代的家庭悲剧。小说前半部分中两个主要的黑人男性角色格兰奇·科普兰德和布朗菲尔德·科普兰德由于受到种族主义制度和父权制文化的戕害,其黑人男性气质被阉割,男性主体身份无所依托。处于精神创伤和身份焦虑中的他们仇恨自我、逃避责任,甚至以对黑人女性施加暴力的方式来释放压力和建构其男性气质,导致家庭悲剧重复上演。在第“三生”中,格兰奇·科普兰德通过努力成功建构了以黑人文化身份为依托的黑人男性气质,由于最后他为救孙女鲁斯而被枪杀,而被沃克称为“灵魂幸存者”。本论文结合男性气质理论,分析作品中黑人民族的生存现状以及黑人男性气质建构的种种困境并探索黑人男性如何在种族歧视的社会背景中建构黑人文化身份和黑人男性气质。论文通过小说后半部分中格兰奇·科普兰德的转变和成长,与布朗菲尔德·科普兰德彻头彻尾的堕落的鲜明对比,得出结论:黑人社区和黑人文化是黑人民族之根,是黑人男性重获自信,肯定自我并进行自我身份重构的关键所在,脱离黑人社区、黑人文化将会导致黑人男性在建构其黑人男性气质的过程中迷失自我,同时也危害到黑人两性的和谐及黑人民族的健康发展。论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章为引言,主要对沃克及其作品《格兰奇·科普兰德的第三生》进行简单介绍,并阐明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是理论部分,首先对男性气质等概念进行梳理,其次简单介绍黑人男性气质的特点;第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着重从打破父权文化范式、父性回归、黑人男性文化身份认同三个方面来分析小说中理想黑人男性气质的建构;第四章是文章的结论部分,探讨黑人男性气质建构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