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经济是为了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制约与环境压力的重要出路之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从2000年开始,我们在借鉴德国、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大、生产领域环境污染突出的特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升老典型,推广新试点,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从最初的试点到将发展循环经济列入“十一五”规划,说明了国家的重视、社会的认同与企业的努力。而且,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本论文研究的根本问题是:通过对目前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效果,为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政策建议。由于目前国内对循环经济的区域效果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论文在介绍循环经济的相关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分析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目的在于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基础,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的模式。本论文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发展类型。通过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中国以及31省市区发展循环经济进行实证分析以评价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效并揭示面临的问题。本文分为绪论与正文两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明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创新与不足之处。正文部分共分为七章。第二章为本文的理论基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探讨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本章主要阐述了循环经济的科学基础、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在循环经济概论中对循环经济的内涵进行科学的界定以及对循环经济的原则给予合理的规范。第三章分析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本章阐述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阶段与战略,介绍了辽宁省作为试点省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过程及其效果,总结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经验,分析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分析了中国循环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验证,对库兹涅茨曲线模型进行了估计与结果分析;通过分析循环经济生产函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揭示循环经济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第五章构建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内容,选择了适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第六章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对中国以及31省市区发展循环经济进行实证分析,对典型城市与典型省份发展循环经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反映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效并揭示了存在的差距,为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基本思路。第七章研究了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类型。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市区的循环经济各因素进行聚类分析,为各地政府根据地区间区域循环经济差异制定更加合理的引导性政策提供更加有效的依据。在本章中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循环经济的3种类型。通过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类型的探索,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考虑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必须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十二五”规划,必须从各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着眼,必须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尊重循环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注重实效地、不一刀切地、各具特色地践行各种循环经济模式。而且,目前中国现行的循环经济的类型仍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发展。第八章研究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通过对前面部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理论上与实证上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政策建议。最后是本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