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时,实行了一项新的政策,开始全面推广实行计划生育,在这一政策的实施下,确实避免了我国人口迅速激增的趋势,可以说是效果显著,消除了贫困,改善了当时经济发展进度。同时这也让中国的现有的家庭结构发生的改变,家庭结构变成了独生子女家庭,这种特殊的结构构成使得原有多点支撑的稳定结构,变得脆弱。与此同时,这一制度的弊端也慢慢的显露,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导致了患病或者突发意外事故后伤亡,这些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形成了一个失独群体。这一群体的家庭结构迅速的瓦解,给予了他们致命的打击,失去了唯一的子女的家庭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家庭缺少了物质上的支持,经济上的扶持,以及养老的方面的支撑。这一特殊的群体同时也有着物质生活所无法弥补的伤痛,心理上的折磨,随时处于崩溃的边缘。在当今的社会失独群体也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新闻报道上渐渐浮出水面,国家在政策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扶持,但是,扶持的力度有所不同也导致不同省份有着因地制宜的标准不一,同时又由于每个失独家庭的特点不一样,政策真正的落实情况参差不齐。笔者以社会工作的角度为出发点,认为失独家庭的现状,迫切的需要专业的社工介入到其中,运用专业的技巧和方法,渐渐改变他们生活,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再一次回到原有的正常生活中。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以及其意义,并将近年来的一些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同时在对失独家庭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将一些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失独家庭结合进行了阐述。其次,通过乌市Z机构失独家庭项目为例,了解和分析了乌市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其需求。通过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经济情况、健康状况以及医疗需求、心理慰藉、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展望等方面反应了失独家庭真实生活的写照。然后结合了失独家庭现在所面临的的养老、心理、经济、婚姻,再生育以及社会融入等困境进行了详细阐述。结合了实习时的经历介绍了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的三种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以及社区工作。最后,笔者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的总结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