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能源消耗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全球建筑能耗已达到总能耗的40%,建筑被动式降温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已将自然通风这种应用广泛的被动式降温措施作为除去室内热量的优先手段提出。而要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就离不开对应的自然通风设计室外计算参数,包括自然通风适用期、自然通风设计室外计算温度、室外计算风速及室外计算相对湿度等。但现阶段在工程设计中自然通风设计室外计算参数取值缺乏依据常导致自然通风效果很难满足预期。我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人群的热适应性差异也很明显,因此需要提出满足各地自然通风适用性实际情况的室外计算参数。本研究针对热工规范中“缺少自然通风设计室外计算参数”的问题,从对自然通风效果影响最大的几种室外气象参数出发,基于现有的自然通风房间室内热舒适理论,将建筑的围护结构考虑在内,结合30年实测气象数据得到了5个典型城市3个等级下的自然通风设计室外计算参数。主要研究工作及结果如下:(1)通过对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流程、降温原理及作用方式进行梳理,得到了影响自然通风效果的最为重要的3项室外气象参数—空气温度、风速及相对湿度;选取《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50785-2012)中提供的APMV模型和风速补偿模型计算自然通风设计室内设计基准,并将建筑模型考虑在内结合平衡点温度法得到自然通风设计室外判定温度。(2)通过对气象数据进行离散性分析,提出了用于解决气象数据年间离散问题的“累计频次法”,并结合“累计频次—通风天数分布图”得到自然通风适用期;基于“累计频次法”和与之结合的“5日滑动平均法”得到了2种基于室外气候条件的自然通风设计室外计算参数确定方法及2种基于室内热环境需求的舒适通风、夜间通风设计室外计算参数确定方法,并对5个典型城市进行应用得到了对应的自然通风设计室外计算参数(包含了舒适通风及夜间通风设计室外计算参数)。(3)对5个典型城市4种方法所得自然通风设计室外计算参数值进行对比并将其应用在建筑模型中计算得到室内空气温度,分别和对应模型与方法计算所得30年历年室内热舒适温度进行对比,采用热舒适累计天数与热舒适累计温差乘积为评价指标得到了5个城市最适合的室外计算参数确定方法和对应参数值;将上述参数应用于建筑模型计算自然通风房间最小开口面积,得到了5个城市“自然通风房间室内设计温度—最小开口面积示意图”供建筑设计师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