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刑罚的羞辱功能问题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汉时期,死刑、肉刑及劳役刑中大都融入羞辱功能,犯罪者在受刑的同时接受精神上的羞辱,即实现了“一刑罚两功能”。秦汉时期死刑和肉刑的最终目的旨在将犯罪者永久性地驱逐出共同体,劳役刑则分为两段,汉文帝刑制改革前的秦及汉初,劳役刑为无期刑(或者称不定期刑),实际上是将人永久性地驱逐了,而改革后的劳役刑变成了有期刑,此时犯罪者被暂时性地驱逐。以汉文帝刑制改革为界,秦汉时期刑罚的羞辱功能发生了很大变迁,但这种变化主要及于肉刑、劳役刑等生刑,对死刑的羞辱功能影响不大,这是笔者的核心观点。对于生刑,汉文帝刑制改革破肉刑体系,强化劳役刑体系,改无期刑为有期刑(无期刑与永久驱逐功能对应,有期刑与暂时驱逐功能对应),改革后形成的以“髡钳城旦舂”为代表的劳役刑虽仍具有羞辱功能,但毛发削落,可再生长,是暂时性的羞辱,而刻肌肤、终身不息的肉刑则是永久性的羞辱。改革使得生刑的羞辱功能由永久性羞辱转变为暂时性羞辱,受刑者暂时被驱逐出共同体,有改过自新、复归社会的可能。对于死刑,自秦至汉,其羞辱功能没有改变,仍然是从精神和肉体上将受刑者永久性地驱逐出共同体。笔者从秦汉时期死刑、肉刑、劳役刑的羞辱功能出发,分析秦汉时期刑罚羞辱功能的具体变迁过程,总结秦汉时期刑罚羞辱功能的发展演变轨迹。文章分五部分进行论述:第一,即文章引言部分,包括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结构安排等。第二,论述秦汉时期死刑的羞辱功能。首先阐释对“刑罚羞辱功能”的理解,其次阐明秦汉时期刑罚制度产生和执行的背景,然后分析秦汉时期典型死刑的羞辱功能,最后对秦汉时期死刑羞辱功能的发展演变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第三,论述秦汉时期肉刑的羞辱功能。以几个受肉刑的历史人物为例,依次分析黥、劓、刖、宫四种肉刑的羞辱功能。汉文帝改革废止肉刑,导致肉刑的永久性羞辱和驱逐功能消失殆尽。第四,论述秦汉时期劳役刑的羞辱功能。以对“刑”、“耐”、“完”、“髡钳”等的理解为出发点,分析秦汉时期劳役刑的羞辱功能。汉文帝改革前的秦及汉初,有融入暂时性羞辱功能的劳役刑,如耐城旦,也有融入永久性羞辱功能的劳役刑,如黥城旦,而改革后的汉代,融入永久性羞辱功能的劳役刑不复存在,刑期也有期化了。第五,写秦汉时期刑罚羞辱功能的变迁及评价。以第二、三、四部分为基础,笔者先从中提取出秦汉时期刑罚羞辱功能的特点,如依附性、公开性等,然后分死刑和生刑两小部分来具体分析秦汉时期刑罚羞辱功能的变迁及汉文帝改革对变迁产生的影响,最后对秦汉时期刑罚羞辱功能的变迁进行评价。正文最后是结语部分,总结秦汉时期刑罚羞辱功能的发展演变轨迹。秦汉时期死刑羞辱功能没有改变,都旨在将犯罪者从精神和肉体上永久性地驱逐出共同体,生刑的发展变化历程为:肉刑体系向劳役刑体系转变,无期劳役刑向有期劳役刑转变,生刑的羞辱功能发展变化历程为:永久性羞辱功能向暂时性羞辱功能转变,永久性驱逐向暂时性驱逐转变。
其他文献
台湾光复史是两岸关系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纪录片《台湾1945》试图突破史学研究局限,打造"海峡两岸第一部全面反映台湾光复的影像志"。在恪守真实性的前提下,该片秉承"有一分证
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阴影下的今年,无论在电视新闻上、网络上或现实生活中,"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已经习惯性地成了人们关注和重点讨论的话题。因为疫情不能出门的那段时间里,
目的:探究4种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方法:使用E-test法检测6株酵母相马尔尼菲青霉对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这4种抗真菌药物的最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读后续写试题于2017年用于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高考中,之后随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推广在全国范围内使用。针对初期阶段的教学改革,本研究运用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以沈阳市某省重点高中英语教师的读后续写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发现,教师通过读后续写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短文的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并通过续写短文表现出来;使学生有意识地在续写中使用
D-S理论在处理不确定信息决策时有较强的优势,本文在运筹学教学中引入D-S理论,和运筹学中直接估计法决策做对比,得到了诸多有价值的结论。特别在讨论有无权重的信息融合时,发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恩格斯晚年完成的一部科学巨著,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填补了唯物史观在史前社会历史的“空白”,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唯物史观。这部著作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起源》的梳理中还发现,家庭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在恩格斯的家庭思想当中有诸多人学意蕴的体现,即在人类自身的生产、家庭形态的变革、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