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以相同针刺组方的常规针刺组和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组为对照,通过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方法:选取90例符合标准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组(药线针刺组)、常规针刺组(针刺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组(西药组),每组均30例。药线针刺组和针刺组取穴相同,包含有:风池、率谷、太阳、头维(均取患侧);太冲、太溪(均为双侧),每日治疗1次,连续进行针刺、药线点灸治疗5天,休息两天,然后再进行治疗,共治疗4周。西药组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每晚睡前口服10mg,共连续服用4周。三组患者均严格遵照医嘱按照疗程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值和《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头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伴随症状评分及总积分,分析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1.治疗前,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VAS评分值、头痛症状积分构成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2.治疗后,三组患者VAS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P<0.05),药线针刺组和针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下降程度均优于西药组(P<0.05)。3.治疗后,三组患者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疼痛程度均明显减轻,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伴随症状明显均减少,头痛症状总积分也均明显下降(P<0.05),并且药线针刺组在降低头痛发作次数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在减少伴随症状方面优于针刺组及西药组(P<0.05),在改善总积分方面也优于针刺组及西药组(P<0.05)。4.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药线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4%,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2.1%,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4.1%,药线针刺组的有效率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疗法能明显改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