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羽鳞毛蕨化学成分及11种蕨类挥发油与脂溶性成分分析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_0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为4章,分别论述了鳞毛蕨属大羽鳞毛蕨的化学成分、11种蕨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6种蕨类的脂溶性成分和近年来鳞毛蕨属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一、大羽鳞毛蕨的化学成分研究从大羽鳞毛蕨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从大羽鳞毛蕨甲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其中的8个化合物结构。其中DB2和DB3分别是棕榈酸和硬脂酸,DB1、DB4、DB6和DB-B为萜类化合物,DB8为β-谷甾醇,DB-A为氨基甲酸类化合物。二、11种蕨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SPME-GC-MS研究研究发现同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之间有很大的相同点,壬醛广泛存于在这11种蕨类的挥发性成分中,是该11种蕨类主要的呈香成分。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和十七烷等饱和烷烃在十一种蕨类中广泛存在,饱和的脂肪烃是植物体蜡质的主要成分,对植物起着保护的作用,一旦形成就不再参与物质代谢,是新陈代谢末端的产物。三、6种蕨类脂溶性成分的GC-MS研究在这6种蕨类脂溶性成分中大量的油酸和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人体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有明显疗效;对防止冠状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这部分的研究中还检测到了一系列人体所必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在人和动物体内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四、鳞毛蕨属蕨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鳞毛蕨属蕨类良好的药理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的研究从鳞毛蕨属蕨类中发现了81种间苯三酚类化合物、15种萜类化合物、10种黄酮类化合物、5种木脂素类化合物以及其他类型化合物(包括苯乙烯类、甾体、有机酸类化合物)。间苯三酚类不仅是该属的主要特征性化学成分,也是产生药理活性的主要成分。
其他文献
以高粱粉-小麦粉-小麦淀粉-预糊化淀粉的混合粉(1:2:5:2)为原料制作低蛋白高粱面条,研究了不同增稠剂对低蛋白高粱面条蒸煮品质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的增稠
在计算机存储介质镜像领域内,AccessData公司的FTK Imager,X-Ways公司的WinHex,Guidance Software公司的EnCas等软件的镜像功能在取证过程中效率的表现并非处于理想,在国内的一些
该文将变窗Lee滤波与自蛇扩散结合,提出了一种抑制SAR图像相干斑噪声的混合迭代滤波新算法,并给出了SAR图像噪声方差的一种有效估计方法。该算法首先估计SAR图像局部统计参量
本文通过对宿州市中小河流现状的分析,阐述了中小河流治理的必要性,提出了中小河流治理的措施及建议。希望宿州市中小河流治理能为提高宿州市城乡防洪减灾能力,促进社会主义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追求建筑的舒适性和环保性,对建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与当前社会发展的态势发生了冲突,增加了建筑行业能源的日
柴可夫斯基与《悲怆交响曲》(音乐欣赏)·崔岳·柴可夫斯基生活在沙俄独裁统治最为黑暗时期,他象无数俄国知识分子一样,苦苦思索深刻的人生课题。他用音乐宣传民主思想反映现实生
<正>初夏来了,江南一带的枇杷正金灿灿地挂满枝头,等待着人们"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与大部分果树不同,枇杷在秋天或初冬开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因此被称作"
期刊
目的探讨多种特殊染色技术在软骨细胞中的染色规律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出生7 d内的C57BL/6J小鼠12只,处死后取双侧膝关节软骨行软骨细胞原代培养,并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鉴
本文在总结黑龙江农垦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经验,并与兵团团场经济发展做了具体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兵团团场振兴之路,为实现兵团团场跨越式发展提出了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