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性是人的主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弘扬人的主体性,这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性的培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学生自主参与是指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通过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活动的兴趣,唤起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主动、愉悦地参与教学过程,对学习内容进行自觉思考,主动探索,获得认知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它具有主体性、开放性、生成性特点,它的价值在于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又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主体性教育的提出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的,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理论研究成果。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问题主要有:教学组织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缺失;课堂交往中教师单一主体的垄断地位;教学评价中学生自我评价的缺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学中师生角色扮演失调;课堂教学管理方式的简化;学生主体意识缺失;学校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自我效能感训练的缺乏。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实施策略,首先要遵循主体性、民主性、合作性、开放性、探究性、活动性原则。其次要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自主参与的评价机制:重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评价、学生参与状态评价、学习效果评价、搭建学生自评及互评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出自主参与具体措施:教师要更新观念,由“权威”变成“火炬;创设情景,调动主动参与;反思提升,鼓励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取得进步;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感受政治课教学的魅力,领悟正确观念和良好德行的内涵,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提高政治课教学的魅力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