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咪唑类配体配位能力很强,能够通过自组装生成多种类型的具有拓扑结构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超分子化合物因其丰富多样的新奇结构以及在分子自组装、分子识别、催化、磁性材料、光电材料、药物合成、气体吸附等领域广泛的应用前景,科学家们在晶体工程和超分子化学领域中致力于合成各种新型的超分子化合物,并对其结构和性质加以研究。本论文以2-氨甲基苯并咪唑(AMB)和N,N-羰基二咪唑(CDI)为配体,设计合成了六个以N和O为配位原子的咪唑类配位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衍射分析、紫外-可见电子光谱等手段对所得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结构研究,重点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配位模式以及氢键、π—π堆积作用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连接拓展而成的超分子结构体系,主要内容为:1、设计合成了2-氨甲基苯并咪唑与硫氰酸根混配的配合物[Co(AMB)2(NCS)2]与[Ni(AMB)2(NCS)2],并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紫外-可见电子光谱、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配体AMB为双齿配体,通过苯并咪唑环上的N原子和脂肪胺上的N原子与中心离子螯合配位。这两个化合物都是六配位的,处于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讨论了配合物超分子体系中的π-π堆积作用和氢键等分子间弱相互作用。2、以硫酸锌与硫酸铜为原料,设计合成了配合物[Zn(AMB)(H2O)SO4]·0.5H2O与[Cu(AMB)2H2O]·SO4,并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紫外-可见电子光谱、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数均为五,处于畸变的四方锥配位环境中,并且重点探讨了硫酸根的配位模式和相应的红外光谱的特征及超分子体系中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3、以N,N-羰基二咪唑(CDI)为配体设计合成了配合物[Ni(Im)6]·SO4·CH3OH·2H2O和[Co(Im)6]·(NO3)2,因为CDI发生了水解反应,最终得到了咪唑与金属的配位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紫外-可见电子光谱、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化学物的中心离子均处于八面体配位环境中。本文重点分析了上述六个咪唑类的配位化学物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连接拓展而成的二维或三维超分子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