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工业的持续发展,能源问题日趋突出,而相变材料作为一种储能载体,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并缓解能源紧张这一难题。本研究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十二醇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来制备相变储能微胶囊,并利用FT-IR、SEM、TG和DSC等手段,分别对所制得微胶囊的表面形态、结构及热性能进行表征。针对目前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变储能微胶囊普遍存在的稳定性和储能性较差的问题,分析反应条件对相变材料微胶囊化过程的影响,以找到控制微胶囊储能和稳定性的关键要素。通过对乳化过程控制体系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得到当OP-10作为乳化剂,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分散剂,芯壁比为3:1,乳化速率为4000 rmp的情况下,乳化条件最佳,所制得的微胶囊粘结现象较少减少,表面光滑且形态完整。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三聚氰胺-甲醛预聚条件之间的相关性,得出预聚时间和温度与粘度大小呈正相关,pH值为负相关。粘度过大,交联现象严重,易造成造成壁材之间的聚集及粘结,壁材强度降低;而预聚体粘度过小,预聚反应不完成,微胶囊化时缩聚反应有杂物生成,且残留甲醛含量较高。预聚条件在温度为72.5℃,反应时间75 min和pH值8.5情况下,预聚体粘度最佳,所得微胶囊内表面形态完整、分散性好且甲醛含量低。通过对所制备的微胶囊FT-IR红外谱图和DSC分析,可得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包覆上了芯材十二醇,包覆率在70.47%左右;而通过TG分析可看出,相变材料十二醇的微胶囊化可使其热稳定性得到提高。针对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因其独特的三嗪环结构存在的韧性差、脆性高的特性,本课题利用聚乙二醇、聚乙烯醇和间苯二酚分别对树脂进行化学改性。采用TG测定微胶囊热失重温度得到囊壁破裂时的温度,利用受压法观察微胶囊受力后的形貌可知,密胺树脂改性后,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和壁材强度有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