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轮机燃烧室条件下液烃微滴动态特性的实验和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y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气轮机压缩机组是天然气长输管道压气站内实现天然气增压以及长距离运输的核心设备。在实际运行条件下,天然气管道压力的降低或者温度的下降都会造成管道内液烃的析出,可能对燃气轮机压缩机组的安全、高效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当管道内有液烃存在时,部分液烃会随着天然气进入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内,参与燃烧化学反应。在燃烧过程中,部分液烃会附着在喷嘴周围,导致喷嘴头部的烧蚀和积碳现象;另一部分液烃则随燃料气在燃烧室内完成蒸发、燃烧等过程,导致燃烧室内火焰后移,造成叶片的烧蚀。粒径较大的液烃液滴甚至可能直接撞击燃烧室壁面以及涡轮叶片表面并燃烧,对燃气轮机燃烧室内壁以及涡轮叶片直接造成较大的危害。液烃在燃烧室中可能的上述动力学行为本质上是一个包含气液两相相变的复杂多相流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首先,利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IV,通过实验研究液烃经过喷嘴后,在燃烧室内的空间分布,得到了雾化形状、速度分布、液烃微滴直径等流场信息。其次,采用格子Boltzmann多相流模型结合相变模型,对液烃液滴在高温环境中的蒸发以及撞击壁面的过程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液烃形状、液烃速度、蒸发速率等较为完备的流场信息。在此基础上,对液烃微滴在燃烧室高温环境中的蒸发过程进行了进一步分析,重点研究了液滴的蒸发速率、形状变化以及速度变化。再次,从撞击速度、撞击角度以及壁面特性等多个角度研究液烃微滴在撞击固壁后的形状变化以及在壁面的铺展过程。最后,采用实验方法研究通过施加外部电场的作用,使液烃液滴破碎成为更小的液滴,从而加速其蒸发过程,避免出现火焰后移甚至撞击燃烧室壁面以及涡轮叶片的情况发生。结果表明,不同的外部荷电电压会导致液烃出现不同的雾化模式,对液滴的直径和脱离频率有重要的影响,外部荷电作用总体上有助于液滴的破碎过程。
其他文献
低渗透油气藏已经成为我国提高油气产量、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开发方向。然而,由于存在储层物性差、孔喉细小、毛管力影响大、贾敏效应强等问题,导致常规水驱过程采收率低。表面活性剂驱是启动残余油的有效方式之一,其中乳状液的形成、稳定及其在地层内的运移可起到提高微观洗油效率和扩大宏观波及体积的作用。由于自乳化方法可在很低甚至无外加能量作用下增强原油乳化性能,并生成尺寸较小的乳状液液滴。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快速自
随着油气开发的水深不断增加,深海立管系统所受到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需要适应并满足的运行工况也逐渐复杂。海洋立管的不同形态变化、内外流耦合受力环境及动态边界条件等复杂运行工况已备受世界工业及学术界关注。海洋立管由于结构形式的不同在海水中呈现的形态特征也不同,其轴向形态主要表现为曲率的变化,从而呈现高度的非线性特征;海洋立管在运营时会受到船体运动、海流、海床土壤、管道内流等因素的影响,受力情况复杂。这
丛式井可以有效地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并保证单井原油产量,磁定位钻井技术是丛式井精细控制技术之一,而邻井间距离的定位又是丛式井精细控制技术的核心。目前,我国尚未有自主研发、技术完善的丛式井磁定位技术应用于其邻井防碰测距领域,而国外已经研发出相应的测控仪器并应用于实际钻井工程。本文在深入分析现有邻井间距磁定位技术原理及其优缺点的基础上,围绕主动型丛式井磁定位钻井防碰探测技术展开研究,针对海上钻井平台和陆
油气开采和输送过程中通常会存在CO2腐蚀和微生物腐蚀,能够促使碳钢管线发生极严重的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对油气的安全生产产生巨大的威胁。国内外已分别对CO2腐蚀和微生物腐蚀做了大量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但对于流体冲刷环境下,CO2腐蚀的腐蚀机制,以及在CO2腐蚀和微生物腐蚀共同发生时的控制方式还尚不完善。因此,本文在CO2冲刷腐蚀环境下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冲刷腐蚀的腐蚀机制,然后讨论了缓蚀
陆相坳陷型湖盆具有稳定的物源区,沉积储层厚度薄、平面展布范围广,受湖平面升降作用控制明显、储层非均质性强、岩性圈闭成因和分布复杂等特征,这些特征影响了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如何建立大型坳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格架,确定层序格架下沉积体系及砂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明确不同成因岩性圈闭空间分布规律,成为突破坳陷型盆地规模型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重要问题。本论文基于大量岩心、露头、测井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综合研究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唯一发现规模储量并建成大型油气田的陆相含油气盆地,但青藏高原隆升对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的控制尚未开展深入分析。因此,研究青藏高原隆升与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勘探价值,不仅能够推动隆升控盆控藏新认识,丰富高原型盆地石油地质理论,而且有助于高原盆地的油气勘探。本文运用盆地分析、构造地质和石油地质方法,针对柴达木盆地形成和油气成藏方面的科学问题,总结成盆、成烃、成
中国油气短缺促使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拓展,塔里木每年90%以上新增储量来自平均埋深超6000 m深层,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平均深度超过6043 m,在深层碳酸盐岩地层钻探了中国最深探井和发现了埋深最深油藏,分别超过8882 m和8408 m。国内外学者对于碎屑岩油气赋存下限研究比较深入,碳酸盐岩油气藏赋存下限研究相对薄弱。塔里木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实践显示,即便大于8000 m的探井仍然见到有较好的储层
波动方程反演充分利用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是获取地下介质参数的重要手段之一。地震波全波形反演将模拟数据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最优匹配从而对地下介质参数进行建模。然而,由于反演问题解的不适定性以及反演问题的强非线性,通常需要对方程线性化以利求解,常规的正则化方法以牺牲精度换取稳定性,而且也并非总能得到数值稳定的解,因此,提高地震波全波形反演的精度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从提高正反演结果精度的角度
随着工业智能化的持续深入,机械健康管理领域呈现出数据海量、特征高维和信息隐含等全新特点。传统的故障诊断模式依赖于信号处理技术和人工特征提取,无法满足大数据背景下海量多源异构监测数据的处理需求,迫切需要引入深度学习等大数据分析工具,革新现有诊断思路,进一步提升故障诊断的精确性、适应性、智能性和鲁棒性。因此,本文以油气行业动设备为研究对象,以深度网络为诊断工具,在敏感特征挖掘、跨工况诊断、背景噪声滤除
对气固两相交叉射流进行研究对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往对气固两相交叉射流气相的模拟研究主要采用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法、大涡模拟、直接数值模拟等宏观方法。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等介观方法模拟气相流动与传热可以加深对交叉射流机理的研究。格子Boltzmann方法具有物理背景清晰、易编程、边界处理简单、并行性好等优点,在模拟复杂流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将耦合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