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散养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发情交配行为与粪样性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l9970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6月-2007年11月,采用全事件取样法、目标动物取样法和行为取样法对泰山东北虎园7只(3雌,4雄)半散养(园区占地面积20000 m2)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非繁殖期和发情交配期的活动节律和交配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雌虎粪便中的雌二醇(E2)和雄虎粪便中的睾酮(T)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目的旨在弄清东北虎非繁殖期和发情交配期粪便中性激素水平的差异性及性激素水平与发情交配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无人干扰下东北虎的交配行为。观察时间共179天,累计1541h,共观察到各种行为21697次。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非繁殖期雌雄虎都将最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其次是运动,取食和其他行为时间很少;两者摄食时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不明显(P>0.05)。雄虎发情交配期休息和运动时间最多,其次是发情交配和其他;与非繁殖期比休息明显减少(P<0.05),其他行为增加非常显著(P<0.01)。雌虎发情交配期运动和休息时间最多,其次是发情交配和其他;与非繁殖期比各种行为变化不明显(P>0.05)。雌雄虎发情交配期的各种行为时间分配差异不显著(P>0.05)。2雄虎在非繁殖期卧息主要发生在11:00—13:00,睡眠多发生在13:00—15:00,运动在9:00—11:00和15:00后,其他行为分布比较均匀;雌虎非繁殖期卧息主要发生在9:00—11:00和15:00后,睡眠集中在11:00—15:00,运动也主要发生在9:00—11:00和15:00后,其他行为分布比较均匀。发情交配期雌雄虎活动规律相似,休息主要发生在11:00—14:00,睡眠多发生在12:00—13:00,运动在9:00—10:00和15:00左右为高峰期,同时发情交配行为大量增加,嗅闻、打滚、露阴和频尿时有发生。由于采取定时定点饲喂模式,所以雌雄虎的摄食一般只发生在17:00—18:00。3交配过程中,雌雄虎都存在邀配行为,但雌虎是交配行为的积极发动者,具有明显的邀配行为和特定的邀配模式,雄虎次数很少不明显。有时雌虎虽然主动触闻雄虎,也抬尾露阴但并非邀配,观察发现此时如果雄虎靠近并试图爬跨常被拒绝。4整个交配期,每只雌虎平均日邀配28±3次,平均邀配持续时间为20.0±1.2s。每只雄虎平均日爬跨14±1次。平均抽动持续时间为20.9±0.5s,平均交配持续时间为45.2±1.3s。5东北虎在交配过程中无锁结现象,雄虎通常在一次爬跨多次抽动后即出现射精。在1h内出现2次射精次数的比例占总射精次数的74.0%。东北虎的交配模式属于Dewsbury分类系统中的第11种,即无锁结、有抽动、单次插入、多次射精。6雌虎在发情交配期雌二醇较发情前明显上升,发情交配期内也维持较高水平,交配后含量明显下降。雌虎发情交配期和非繁殖期雌二醇浓度差异极显著。雄虎发情交配期睾酮浓度比发情前明显升高,配后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发情前。发情交配期和非繁殖期睾酮浓度差异极显著。
其他文献
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整合仍然是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遗传连锁图谱广泛应用在植物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到功能基因图位克隆等方面。大豆(Glycine max)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由
本课题主要制备了用于口腔黏膜给药的华夏小葱提取物亚微乳,并初步评价了其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药效作用。以丹参酮ⅡA为模型药物,通过体外透黏膜实验研究了载药亚微乳的透黏膜行为。主要结果如下:(1)对华夏小葱提取物亚微乳处方进行筛选,分别采用超声法和高压匀质法制备亚微乳,并进行了工艺优化,初步考察了华夏小葱提取物亚微乳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高压匀质法制得的华夏小葱提取物亚微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平均粒
本研究为解决暗纹东方鲀养殖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从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出发,探讨存在哪些与哺乳类、鸟类BlyS基因相关性的DNA序列以及这些序列的性质。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学位
ARC综合症(arthrogryposis-renal dysfunction-cholestasis,ARC)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关节挛缩、肾功能衰竭、胆汁淤滞以及血小板α-颗粒内容物的缺失,研究表明Vp
本文通过同源重组将ac68基因从AcMNPV基因组中缺失,研究了ac68基因缺失对病毒在离体培养细胞和虫体中增殖的影响,同时对ac68基因的转录、翻译等进行了研究。 ac68基因位于Ac
结核病是全球死亡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每年可以引起8百万人感染,导致2.5-3百万人死亡。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致病菌。全球耐多药结核菌的出现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