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LED智能远程微涂覆系统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an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光LED的荧光粉涂覆封装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此过程直接影响着白光LED产品的发光效果与品质。目前许多白光LED的荧光粉涂覆都是采用机械涂覆设备来完成,然而机械设备的运行难免会出现故障,当生产规模比较大的时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可能出现对生产设备监管不力的情况。对于白光LED的荧光粉涂覆工艺,生产参数的细微偏差就会严重影响LED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所以需要对生产过程参数实时监控,保证白光LED的品质。同时,传统的白光LED生产是根据经验或者事先实验来确定荧光粉涂覆设备的相关涂覆参数的,缺乏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导,不仅费时费力,且很难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生产要求。为克服以上困难,进一步提高生产中的效率和智能化,本文进行了如下主要研究工作:(1)涂覆技术以及远程监控综述。本文对白光LED相关技术和生产进行了综述,同时分析了远程监控技术的特点,以及应用到传统生产过程中的优势。(2)远程涂覆监控系统总体设计。分析了涂覆生产过程的关键参数,提出远程监控系统包括远程监控终端设备、云服务器和远程客户端的总体功能需求,并设计了满足监控的高并发性、实时性和安全性的系统总体框架。(3)远程涂覆系统功能开发与实现。在涂覆终端实现关键过程数据的采集与上传,基于Reactor模式实现高性能的云服务器,设计数据库、数据通信以及涂覆反馈系统,最后在监控客户端实现对LED涂覆设备的远程管理与控制,实现远程涂覆功能。(4)白光LED光谱分布模型研究。分析荧光粉光谱,提出能够高度契合白光LED光谱分布的模型,改进了Adam优化算法,并设计了以涂覆参数为输入的神经网络模型对LED光谱分布及其光效品质进行预测。(5)光谱预测实验研究分析。进行涂覆实验并获取数据训练神经网络,实验结果发现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光效品质,为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涂覆方案设计依据。
其他文献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晶是一类特殊的发光纳米材料,可以将长波长的低能量光子(如近红外光)转化为短波长的高能量光子(如紫外或可见光),产生可调的上转换发射。因其具有较大的反斯托克斯位移、尖锐的发射带、较长的激发态寿命、较好的光化学稳定性以及抗光闪烁和光漂白等特点,在安全防伪、多色显示、光学存储、生物成像与诊疗等众多前沿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大多数上转换发光研究主要关注于钠基稀土氟化物(Na
配套企业一般专注于特定技术专长领域,对管理创新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管理能力也存在一定短板。适时开展管理创新,对于配套企业获取竞争优势,脱颖而出成长为隐形冠军企业有着重要意义。配套企业依附于核心企业生存,核心企业给配套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压力与挑战。但是现有文献主要将核心企业视为对配套企业创新活动的“帮扶者”,对核心企业扮演的“施压者”角色尚未深入探讨。核心企业凭借权力优势对配套企业产生的外部
Al掺杂ZnO(AZO)薄膜由于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良好的电学性能、制备成本低、对环境友好、能够应用于柔性器件等优点,在太阳能电池、有机显示、紫外光探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具备膜厚可控、低温生长等优点,能够制备高质量、平整性良好的薄膜。本文采用ALD方法制备AZO薄膜,借助XRD、SEM、Hall测试以及UV-Vis吸收谱等手段,研究了沉积温度和Al掺杂含量与AZO薄膜
鼠李糖脂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得到的一种具有乳化、起泡、润湿、分散疏水性物质等功能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及低毒性,在不同温度、p H值和盐度范围内显示出稳定的活性,广泛应用于生物修复、农业、医疗、日化、食品等领域,是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理想替代品。鼠李糖脂是由多种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发酵菌株、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会影响鼠李糖脂组成及性质,鼠李糖脂的分离纯化存在纯度低、成本高等问
基于变形是提高镁合金强韧性的重要途径,但镁滑移系少,成形性能较差,限制其推广应用。铸态组织细化可明显缩短镁锭均匀化处理时间,并提高塑性成形性能。本文基于氧化物孕育Mg-Al基(AZ31B和AZ80)合金,实现组织细化,主要研究Mg-RE合金屑氧化粉末种类和加入量等对合金中α-Mg和β-Mg17Al12的细化效果,及其孕育细化对均匀化退火过程和轧制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组织观测和理论分析探讨其影响机制
表面等离激元光学结构和器件可以实现在纳米尺度上操纵和控制光子,为发展全光集成和更高效的纳米光子学器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途径,并且在生物传感、光学传感、纳米光子学器件、高密度光存储等应用领域具有很好的前景,成为了当前众多科学家重点关注的课题。利用光与金属纳米结构相互作用产生的天线效应、局域场增强效应,可以为设计新一代的更快、更灵敏的集成光子学器件做基础。本论文主要讨论光与金属纳米颗粒双聚体结构相互作用
水凝胶是一种三维网络结构的材料,其具有的高含水量和优异的生物兼容性特征使得水凝胶在柔性器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尤其在药物输送、软骨修复等医学应用中展现了巨大价值。然而水凝胶软而弱的力学特征和低精度低效的成型手段,使得水凝胶无法满足一些对强度和外貌结构要求较高的应用,例如骨组织修复。骨的模量往往在兆帕级别,而传统水凝胶模量仅在1-100 k Pa级别,这使得在骨组织修复中,植入的水凝胶力
在大数据和智能化引领的网络时代中,视频监控系统逐步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为人们提供了及时、直观的信息,在城市治安、交通管理、楼宇安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视频监控系统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安全性问题,频繁出现的视频监控数据假冒、伪造、篡改等事件对视频监控数据的可信性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司法取证的过程中,视频监控数据作为电子证据,其可信性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针对此类视频监控系统的特征与安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细颗粒物浓度逐年下降,但臭氧浓度不断攀升,大范围臭氧污染频繁发生,臭氧已经成为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在这一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臭氧的研究得到了极大关注,但研究的重点主要是近地表的臭氧及其形成机理,相对缺乏垂直方向上臭氧的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臭氧垂直分布如何?受哪些机制的影响?这些研究对于地表臭氧、气候变迁及臭氧污染防控政策的制定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提出用各种各样的工艺制备不同尺度大小的金属杂化物,包括从块体金属到金属纳米材料,它们在电化学、光电化学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块状金属相比,具有独特结构和形貌的纳米材料通常表现出更好的性能。最近,在纳米材料上负载单原子而形成的单原子材料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掺杂导致的无序度上升,配位环境不饱和,单原子与载体的相互作用等等,使材料的活性位点增多,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导电和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