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气固两相掺混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喷注器与燃烧室中的气固两相流动是较为复杂的超声速两相流动过程,涉及到颗粒与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对流换热以及颗粒相与壁面的碰撞过程等。本课题拟通过合适的数值模型,分别对发动机喷注器与燃烧室内的超声速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三维数值计算分析,总结基本流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优化,并初步探索燃烧室内的气固两相流动燃烧过程。首先基于试验,根据SST k-ω湍流模型与DPM离散相随机游走模型建立气固两相超声速流动与喷射基本模型。采用涡耗散/有限速率模型以及颗粒相多表面反应模型来分别描述气相与颗粒的燃烧过程。接着对喷注器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分析,并探求了颗粒相质量分数、颗粒粒径以及出口背压对气固两相流动掺混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喷管构型的喷注器内,气固两相流动与纯气相流动有较大差别。颗粒相的作用,包括直径,质量分数的变化等会对喷注器出口气固两相燃气的质量流量分布产生较大影响。这对后续燃气分流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设计不合理很容易出现燃料流量分配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影响喷注掺混的效率。此外,喷注器内气固两相流动对出口背压较敏感,在工作状况下,背压很容易过大,使得喷注器出现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这在后续的喷注器设计中也需要认真进行考虑。本章主要对气固两相在超声速来流条件下的声速喷射掺混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究了在喷注过程中颗粒相与气相燃气和空气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相的添加对气相整体流场结构不会产生明显的改变,但是对于局部流动有一定的影响。颗粒相与气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性质在整个喷射掺混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变化。颗粒相的运动过程是曳力与自身惯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气相湍流结构对其影响较小。此外,分析并总结了气固两相基本掺混规律。最后,对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的气固两相燃烧过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目前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有较大的误差。原因主要集中在对于颗粒相的运动和燃烧描述不够准确。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需要考虑颗粒粒径以及颗粒相在高温高速条件下的复杂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等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聚离子液体是指聚合物骨架的重复单元中含有离子液体结构的一种聚合物,它同时结合了离子液体单体结构的可设计性和聚合物结构机械性能的稳定性和多相性,可以根据需求将其设计成多孔聚离子液体催化剂,以实现高效催化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钌卡宾配合物是一种高效的均相催化剂,但是在反应过程中不易分离和回收。本文结合咪唑鎓离子液体可作为配体的特性,致力于设计合成一种聚离子液体负载钌卡宾配合物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苯乙酮
由于射频空心阴极放电集电子摆和射频周期运动的两种效应,因此有着比直流空心阴极放电高密度和高电离率的优势,人们对其在各方面的应用有了更广泛的研究。在等离子体放电中,
近年来,便携式电子设备及柔性电子产品发展迅速,催生了对柔性储能设备的需求。超级电容器因其低廉的维护成本、较大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快速的充放电性能、较长的使用寿命
磷是水生生物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之一,当水体中的磷含量过高时,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严重危害水生生态系统。因此去除废水中的磷显得尤为重要,也是目前环境领域研究热点。除
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治理迫在眉睫。控制NOx的排放,尤其是低温的焦炉烟道气中NOx的排放十分重要。将Fe和Mn负载在TiO2载体上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低温NH3-SCR活
中国是纺织大国,但传统纺织染整工艺带来的环境污染不容小觑,我们亟需找到一种可以通过环保的方式获得颜色的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结构色的不断深入研究,环境友好型结构
动力汽车中的锂电池符合现代环保的需求,但是锂离子的工作性能的缺陷问题也急需解决。尤其是锂电池温度,过高过低都对电池正常使用产生影响。为了优化电动汽车运行质量,满足
重排反应即同一有机分子内的一个基团或原子从一个原子到另一个原子上的迁移过程,最终改变分子构架生成一个新分子。传统有机重排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是质子强酸与贵金属。酸性分子筛同时具备Br?nsted酸与Lewis酸,这种新兴的固体酸催化剂具有孔径明确的微介孔孔道,表面积很大,骨架结构稳定,而且一些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也可以交换导入晶体。这些结构性质使其成为有效的酸性催化剂与催化剂载体。本文以精细有机合成中应
大气污染物对全球气候、环境及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湛江市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乡村)、广东海洋大学霞山校区(城市)、东海岛海洋生物基地(滨海)及湛江钢铁基地(工业区
在当前分析化学领域,复杂样品的直接高灵敏检测一直是科学家们重点关注的问题。电化学分析方法因其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设备简单、成本低且易于仪器化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