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阴离子化合物作为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应用与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H376854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移动电子产品以及电动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锂资源正快速消耗且成本不断攀升,因此,发展利用其它低成本、高性能的储能系统迫在眉睫。钠离子电池因其价格低廉,资源丰富,工作电压可控等优点而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的有力竞争者之一。聚阴离子化合物因其特殊的框架结构所带来的高离子导电性,“诱导效应”所带来的可控电压平台以及其在电化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优异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而成为开发低成本、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的理想之选。尽管聚阴离子化合物在理论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因为自身较差的电子导电性以及较低的理论比容量,无论用作钠离子电池正极还是负极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聚阴离子化合物的导电性以及电化学性能成了当前研究的重中之重。此外,目前对于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半电池,而有关于钠离子全电池的探索却略显不足,这无疑会迟滞钠离子全电池大规模推广的进程,故探究如何将开发的电极材料应用于钠离子全电池体系同样意义重大。因此,本论文基于以上两点,旨在探索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新体系,改善现有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将其应用于钠离子全电池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新型的NASICON结构Mn0.5Ti2(PO43聚阴离子化合物,随后通过原位复合还原氧化石墨烯对其进行改性,得到比表面积更大、MTP颗粒更小的复合材料(MTP@rGO),并将其首次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MTP@rGO复合材料在0.05 A g-1电流密度下具有201.7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当电流密度增加到2 A g-1时仍具有59.6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0.2 A g-1电流密度循环300圈后容量保持率高达84.6%。循环伏安(CV)以及交流阻抗技术(EIS)的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快的钠离子扩散速率以及更小的电子转移电阻。因此,减小材料粒径,增加材料比表面积以及提高材料导电性是提高聚阴离子化合物电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2.通过简单的固相法合成了碳包覆的Na3Fe0.5V1.5(PO43纳米颗粒复合物(NFVP@C)。CV数据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两对氧化还原峰,分别对应于Fe2+/Fe3+以及V3+/V4+氧化还原电对。将其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使用时,在0.5C电流密度下可提供111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当电流密度增加到20 C后电极材料仍能提供88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经过5000次循环后仍可保有72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此外,以商业硬碳与该复合材料进行匹配组装出的全电池NFVP@C//HC也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NFVP@C//HC全电池也具有两对氧化还原峰,Fe2+/Fe3+氧化还原电对的峰电位约为2.4 V,V3+/V4+氧化还原电对的峰电位约为3.3 V,这说明硬碳负极在全电池体系中仍具有电化学活性。在0.5 C电流密度下,NFVP@C//HC全电池放电比容量高达110mAh g-1,循环200圈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3.8%;当电流密度增加至5 C时放电比容量仍具有79 mAh g-1。NFVP@C无论是在半电池还是在全电池体系中均展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方法能简单有效的提升聚阴离子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这也为钠离子全电池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3.通过简单的溶胶-凝胶法以及多级煅烧制备出具有3D多孔结构的海绵状碳包覆Na3.32Fe2.34(P2O72纳米颗粒(NFPO@SC)。与传统的NFPO@C相比,海绵状NFPO@SC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显示出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该材料在0.5 C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高达115.8 mAh g-1,20 C电流密度下容量仍有60.9 mAh g-1,循环55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87.3%。NFPO@SC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归因于独特的海绵状3D结构,这种结构可促进电解液的渗透,减少钠离子扩散路径,提高离子扩散速率,并增加电子转移速率。以商业硬碳为负极,NFPO@SC为正极组装的全电池NFPO@SC//HC同样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小电流密度下可提供112.2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5 C电流密度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3.9%。我们相信这为制备高性能钠离子全电池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简单易行的方法制备出了价格低廉、电化学性能良好的聚阴离子材料,为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糖尿病肾病关键ce RNA网络构建分析及验证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小鼠差异表达的m RNA与lncRNA,构建糖尿病肾病关键ce RNA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系膜增生的关键ce RNA对。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 RNA及lncRNA;通过Bio Mart去除在ENSEMBLE数据库中未收录的RNA;通过Mi Randa及Star Ba
喹啉类衍生物是一种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在食品加工、农药制作、药物筛选等领域被广泛地应用。喹啉类衍生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杀菌、抗菌、抗氧化、抗疟疾等。试图得到药用
电动汽车以电能代替燃油,清洁环保无排放,是实现清洁替代、缓解能源危机的重要环节。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带动了配套充电桩、充电站的建设。直流型电动汽车充放电站结构紧凑
化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对某种化学活性物质做出特异性响应,并将相关信息转变为可检测和记录的电信号元件。纳米材料独特的光电性能使其在传感器领域蓬勃发展。而量子点作为其中一员,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也愈来愈趋于成熟。本文基于硅/石墨烯量子点构建了用于检测人体血液葡萄糖含量及尿液中碘含量的传感器,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简单的微乳液法制备平均粒径为2 nm的氨基功能化硅量子点(NH_2@SiQDs),通过
碳纳米材料作为现代社会的新型材料备受各界关注。石墨烯量子点(GQD)是一种零维的碳纳米材料。GQD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如大比表面积,独特的电、光特性,低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在当今社会,机器视觉技术发展迅速并不断向各个行业延伸。本文利用机器视觉技术,以蓝莓果实作为检测对象,以地空两用农林信息采集机器人作为搭载平台,对农林信息采集机器人的
本研究将由生物制剂组成的生物过滤装置与物理过滤相结合,组成了一个室内的生态养殖系统。该系统由沉淀池、生物制剂过滤池、养殖池及附属设施组成。试验分为平行的两部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