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科学精神培育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s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精神”作为高中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其特殊性语意是指: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这种“科学精神”培育,集中体现为使学生“有思想”。以科学精神培育统摄和贯穿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意味着教学观和学习观的全方位更新。这将极大促进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助于提升教学的德育性、科学性、实效性。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课例示范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学科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等关键概念的科学界定为切入点,以高中政治课教学对科学精神的培育为主线,分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首先明确界定作为高中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精神”的具体内涵,接着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等不同角度,梳理和概括了这种“科学精神”培育的任务要求。从而阐明“科学精神”究竟“是什么”、“科学精神”培育“该如何”这两个方面。第二部分,对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科学精神”培育内容的文本分布,亦即对课标和教材中关于“科学精神”培育要求的呈现方式和体系结构,进行具体而又详尽的文本分析,梳理出其历时性的发展脉络和共时性的空间布局。由此,明确定位出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科学精神”培育的相关内容,究竟分布“在哪儿”。第三部分,着重分析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科学精神”培育的关键影响因子或要素。在总结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师科学素养、课程内容把握、活动型课程建构以及学科素养评价等方面,探讨“科学精神”培育上应聚焦于哪些“关键点”。第四部分,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政治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业务水平、加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科学精神等不同方面,提出了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科学精神”培育途径、方法方面的思考和建议,从而说明“科学精神”培育在教学中应该“怎么做”。第五部分,选取2017年版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的一个框题,制作《普遍联系地全面看问题》课例,将本文的理论思考引入教学运用领域,以课例示范的方式,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和学以致用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正处于特殊的过渡和转换时期。依据2004版(实验)课标编制的教材,还在使用但行将结束;依据2017版课标的新编教材正陆续出版并即将全面投入使用。这种特殊情况和特殊阶段,既给本文的研究带来了了一定的困难,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提供了特殊的研究空间,使得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前瞻性和预判性。由于学力、水平所限,本文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相信在今后的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关于“科学精神”培育的研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深化。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消费方式的不断转变以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得城市物流配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由于我国城市物流配送还处于发展阶段,现有的城市配送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配送网络还不健全、整体的配送服务质量还较为低下,因此,不但使得有限的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而且还引发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为了能有效的减轻城市配送给城市交通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相继推
列举了目前国内外石化行业高速透平压缩机轴端密封的几种主要形式,分析了其技术经济特性,阐明了该领域内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人才需求,我国工业设计教学也必须进行与之对应的教学改革.从设计创造力培养的角度,采用以课题设计为中心的方式,借助于因材施教和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