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精神”作为高中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其特殊性语意是指: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这种“科学精神”培育,集中体现为使学生“有思想”。以科学精神培育统摄和贯穿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意味着教学观和学习观的全方位更新。这将极大促进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助于提升教学的德育性、科学性、实效性。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课例示范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学科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等关键概念的科学界定为切入点,以高中政治课教学对科学精神的培育为主线,分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首先明确界定作为高中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精神”的具体内涵,接着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等不同角度,梳理和概括了这种“科学精神”培育的任务要求。从而阐明“科学精神”究竟“是什么”、“科学精神”培育“该如何”这两个方面。第二部分,对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科学精神”培育内容的文本分布,亦即对课标和教材中关于“科学精神”培育要求的呈现方式和体系结构,进行具体而又详尽的文本分析,梳理出其历时性的发展脉络和共时性的空间布局。由此,明确定位出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科学精神”培育的相关内容,究竟分布“在哪儿”。第三部分,着重分析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科学精神”培育的关键影响因子或要素。在总结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师科学素养、课程内容把握、活动型课程建构以及学科素养评价等方面,探讨“科学精神”培育上应聚焦于哪些“关键点”。第四部分,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政治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业务水平、加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科学精神等不同方面,提出了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科学精神”培育途径、方法方面的思考和建议,从而说明“科学精神”培育在教学中应该“怎么做”。第五部分,选取2017年版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的一个框题,制作《普遍联系地全面看问题》课例,将本文的理论思考引入教学运用领域,以课例示范的方式,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和学以致用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正处于特殊的过渡和转换时期。依据2004版(实验)课标编制的教材,还在使用但行将结束;依据2017版课标的新编教材正陆续出版并即将全面投入使用。这种特殊情况和特殊阶段,既给本文的研究带来了了一定的困难,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提供了特殊的研究空间,使得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前瞻性和预判性。由于学力、水平所限,本文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相信在今后的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关于“科学精神”培育的研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