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荀子功利文艺思想研究”为题,应用比较论证法、阐释论证法与历史美学批评论证法对荀子功利文艺思想的缘起、本质、主体、表现、核心、意义、理论、实践、内涵、外延进行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综合研究,以功利文艺观之历史发生、理论向度、实践理想、艺术追求、审美赋格与整体观照为核心论域,以人性、生命、教化、明道、礼乐、文质、诗赋为具体研究范畴,阐发荀子的人性论、教化论、善道论、礼论、乐论、文论、质论、诗论和赋论,力图完成对荀子文艺思想整体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阐释,并在比较诗学的高度上诠释荀子对先秦诸子文艺思想的超越意识,实现对荀子文艺思想体系的全向性建构与整体性关注。本论文力图通过对《荀子》的文本细读,完善荀学体系的内在理路与荀子文艺思想的整体建构,突出荀子思想体系的框架,展现个人的思考与创见。笔者认为,荀子的文艺思想体系由紧密关联的四个层面构成。第一,是批判儒家裂变趋势、整合儒家文化的层面。儒家思想的离析与分野削弱了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影响,荀子力图维护儒学“圣道”,在对儒家各派之异端予以批评的同时也建构起适应时代之需的崭新的“儒学”。第二,是理论建构的基础层面。荀子以“礼”“仁”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建构是其形成博大精深思想之理论渊源所在,荀子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人性,并以此为其理论的预设前提为思想体系的整体建构夯实基础。第三,是文艺思想的专属层面。这一层面集中体现了荀子文艺思想理论建构之主动与阐释之自觉。《荀子》中所呈现出的文艺表征体现了荀子的文艺精神,也诠释文学艺术的审美本质。第四,是文艺思想的实践层面。荀子的文艺实践建构了一个不自觉的文艺思想表现层面,而这一层面与对荀子文艺思想体系的理论自觉层面形成了互补互证的关系。荀子的文学实践也在其文艺思想的诠释与构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完成对荀子学术思想体系的总体建构与充分考察之后,将论文引入“功利文艺思想”观照的核心视阈展开论述。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笔者系统地梳理了荀子研究状况,分析研究的进展及所留下的课题,明确本研究的突破点与学术宗旨。第二章以“人性之思”与“生命之维”为论域,阐发荀子功利文艺思想的历史发生问题,以荀子、孟子进行比较能够诠释荀子人性观建构的理论意义与文化超越意义。第三章以“教化”之功与“向善”之道为论域,阐发荀子功利文艺思想的理论向度问题。向善之道建构的文化内蕴形成了荀子与庄子思想之比较的理论基础与文化本质。第四章以“礼”义之隆与乐“乐”之重为论域,阐发荀子功利文艺思想的实践理想。论述明确了“礼”和“乐”的核心指向,并通过荀子、墨子的比较完善了荀子“乐”论美学思想的建构。第五章以“文”华之崇与“质”素之尚为论域,阐发荀子功利文艺思想的艺术追求问题。论述以“文”“质”之辨引出“真”与“伪”的逻辑关系,并依据荀子、韩非子的比较建构起荀子文质观的美学意义。第六章以“诗”意之象与“和谐”之美为论域,阐发荀子功利文艺思想的审美赋格问题,在论述与研究中构筑了荀子的诗学体系。第七章以“视野”之中与“主流”之外为论域,阐发荀子功利文艺思想的整体观照问题。笔者在行文中亦以本章收束全文,在历史与文化的高度上完善荀子功利文艺思想的“建构”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