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犯罪的心理预防研究

来源 :中国犯罪学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bir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犯罪和其他犯罪一样,都是犯罪人在特定犯罪心理的作用下发生的。按照犯罪心理学的观点,虽然犯罪心理并不是发生犯罪行为的决定因素,但犯罪离不开行为人一定的心理参与。也就是说,有犯罪心理并不一定发生犯罪,但任何犯罪行为都是在行为人特定犯罪心理的直接作用和驱使下发生的。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可见,若把犯罪心理抑制到最低程度甚至消除,那犯罪就会很少发生,因此,开展犯罪心理预防是企业犯罪预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不得不加强重视。
其他文献
本文对保安处分制度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与存在问题,探讨了劳动教养制度改革进路-保安处分制度。
随着高新科学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加快,用化学合成方法制造毒品的犯罪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大有取代传统毒品的发展趋势。这一现象不仅说明易制毒植物的种植和加工已受到有效控制,也反映出高科技自身的两面性,如果放任不法分子滥用科技手段制售化学毒品,其社会危害将远远超过普通毒品犯罪。据统计,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2008年破获的毒品犯罪案件中有七成与化学毒品有关,尤其是化学毒品在青少年中的快速扩散更令人担
本文介绍了医疗系统职务犯罪的危害性,分析了医疗系统职务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了医疗系统职务犯罪预防建议。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二十一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渐突出。本文介绍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浅谈了扩大对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的必要性,探讨了对不起诉未成年犯罪人的帮教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近1.5亿的流动人口主流已出现了代际分化,未成年人已经成为新一代流动人口的显著特征。本文介绍了外来未成年人犯罪适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及非监禁刑的司法现状,浅谈了适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及非监禁刑的可行性评估机制的构建,提出健全对外来未成年人的监护机制,强化对未成年人的帮教和罪错矫正的建议。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阶段,同时也是实施教育的最佳时机。这一时期虽然存在可能导致犯罪的各种因素,但未成年人可塑性极强,如果及时掌控并加以正确引导,完全可以避免其走上犯罪道路。本文介绍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及特点,指出刑事和解的核心价值既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又是对被害人的救助,浅谈了刑事和解不起诉制度的产生背景,阐述了未成年人刑事和解不起诉制度的法律内涵及架构,探讨了建立刑事和解不起诉制度的现实意
200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对未成人犯罪案件应依法从宽处理,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同时《意见》还要求完善办案考核评价体系,保证依法正确适用不批捕、不起诉,改变不适当地控制不捕率、不起诉率的做法。为深入贯彻和落实高检院《若干意见》,作者针对湖州市2
本文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相对不起诉制度现状的审视,探讨了未成年人相对不起诉必要性,提出检察机关完善未成年人不起诉制度构想。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主要是指处于14至25岁年龄段的群体。从犯罪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这一群体属于未定型的群体,其可塑性和易变性都较为突出。因此对于这一年龄段的罪犯,实施有效的矫治手段,使其不再走上犯罪道路,是十分必要也是完全可能的。青少年的世界观、人身观都还处于形成过程之中,一方面易受到不正确思想观念的影响而走向犯罪道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而回归正途。在历来的罪犯矫治政策中,青少
本文介绍了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犯罪的特点,分析了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犯罪控制乏力的原因,探讨了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是国有企业高管犯罪治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