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脉衰”与皮肤衰老的关系探讨

来源 :2017治未病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e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的理论,对女性绝经前后特殊病理生理内环境的认识,以"衰始阳明"为基点,"阳明脉衰"的表现之一是"面始焦".本文从足阳明经脉的循行特点;阳明脉衰是皮肤衰老的先导;阳明脉衰是皮肤衰老的病理生理内环境;更年期是机体走向衰老的关键启动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加速皮肤衰老和充阳明而实三阳,是"治未病"、延缓机体衰老的重要环节五个方面探讨了"阳明脉衰"与皮肤衰老的病机及其防治的相关性.认为改善"阳明脉不足"是延缓女性皮肤衰老的治本措施.
其他文献
失眠是亚健康常见的一种状态,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扰.论文在梳理失眠发生的常见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医干预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祛除病因、调摄情志、运动防治、药食调治、针灸、推拿按摩等,并且提出,失眠发生的复杂性,强调综合调理的重要性.
矮小症是儿科内分泌系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者,其中部分属正常生理变异.儿童矮小症在中医多属"五迟"范畴,多由父之精气和母之阴血虚弱所致.中医治疗多用健脾胃,补肝肾,益精血,润五脏,长肌肉。盖脾肾相助,肝肾互养,心肾相交,肺肾相滋,五脏得补,六腑和谐,气血充盈,则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且缓缓斡旋,顺应小
肝病是临床常见病.有些肝病如肝脓肿、肝结核有特效的病原治疗方法,一般恢复顺利,预后良好;另一些是临床更常见的,例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呈慢性经过,无特效药物.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产后抑郁,注重调和阴阳、调养正气,以求未病前通过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病目的.同时能提高患者的防治意识,促进产后抑郁防治事业的良好发展.理论探讨,基于"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论述其在产后抑郁防治中的应用.
本文从治未病出发引出藏医体质学,略论了藏医三因五源的理论基础,根据三因的等量不同简单介绍了藏医体质学的七大体质,并简述了不同体质人的身体特征及饮食起居的特点,重点讲述藏医各种特色疗法针对不同体质人从治未病、治已病及养身保健方面健康干预的功效.
目的:评价平衡针配合阿是穴围刺治疗网球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网球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TDP照射,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阿是穴围刺基础上加用针刺平衡针法中的"肘痛穴"治疗,治疗3次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显效率80.0%,对照组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中青年颈椎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的中青年颈椎亚健康状态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各38例,电针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西医对照组则采用单纯口服西药治疗,1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4%,治愈率为23.68%;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16%,治愈率为13.16%;两组总有
目的: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后,给予气虚质、血瘀质和兼夹质的患者,服用益气和血膏方调理治疗,观察中药膏方对于体质干预的临床疗效,通过中医体质和实验室数据的改善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方法: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10年4月9日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的体质辨识量表进行研究对象判定,观察24-70岁符合气虚质、血瘀质和兼夹质的患者,给予益气和血膏方治疗.每次约20g-25g,早饭前晚饭后服用,直接或开
中医五音疗法因时治疗是根据中医的"五脏相音"理论,结合人体五脏六腑分别对应一日之中不同五行时辰的规律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新型音乐疗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失眠症患者的不同辨证分型与时间因素有相关性.本论文拟以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辨证分型在不同的时辰运用中医五音疗法给予干预,以观察五音疗法因时治疗的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三阳开泰法是在温阳、扶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运用温通心阳,振奋脾阳,温扶肾阳的方法,达到全面调理一身之阳气,使阳气充盛,邪气自退,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即阳气.正邪相交,阳气旺盛,则邪气不易侵犯机体,阳气渐衰,甚或衰微,机体内久藏之邪或外感六淫之邪,则正不压邪,机体就会发生各种变故.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阳气不足,则阴无以生."有一分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