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内固定术后两种不同引流方式对引流量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ma7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腰椎内固定术后引流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引流球,另一种为引流袋。术后应用引流球方式引流患者引流量的数据前人已经有所研究,但对于引流袋引流方式的引流量却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预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应用引流袋引流患者术后引流量的数据,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应用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滤过反投影(FBP)两种重建技术获得不同低剂量在胃肠道疾病CT扫描图像的质量及对病变显示效果的比较。方法 选取16例临床疑胃肠道疾病而接受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在常规动脉期扫描后门静脉期分别以180mAs和120mAs对病变中心上下10cm范围进行连续扫描,分别用FBP及3个水平的ASIR(40%、60%、80%)重建图像,测量并比较图像噪声及容积
目的 探讨冠心病筛查诊断方法:双源CTA与冠脉造影的联系与区别,优先性选择方法 对怀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进行双源CTA及冠脉造影检查,分析冠状动脉成像结果(1)冠脉CTA和冠脉造影均是快速、具有较高准确性的检查方法。冠脉CTA可以提供与冠脉造影相近的信息,但不能替代冠脉造影,冠脉CTA检查出有严重病变的患者还需行冠脉造影进一步确诊。
目的 探讨低X线辐射量和低剂量对比剂排泄期CT尿路成像在上尿路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上尿路梗阻患者进行排泄期CT尿路成像检查,随机分成4组,每组8例.A 组采用固定管电流法,120 KV,150 mAs;B、C、D 组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法,管电压120 KV,SD 值10 HU、15 HU、20 HU;A、B 组碘佛醇(320 mgI/ml)0.8 ml/kg,C、D 组碘帕醇(370
目的 探讨手动曝光控制(简称手控模式)与自动曝光控制(简称自控模式)哪种操作模式能够提高肩关节数字化X线摄影(DR)的图像质量,提高摄影成功率,降低辐射剂量,减少重照次数。
目的 比较低管电压和常规剂量扫描,利用滤波反投影(FBP)、联合迭代模型重建(IMR、iDose)技术不同辐射剂量条件,对胰腺CT图像质量影响。资料与方法50例胰腺囊性肿瘤CT增强患者,体质量指数18~25 kg/m,根据管电压分A组25例(120 kV,250 mAs)、B 组25例(100kV,Auto mAs)。
目的 比较传统鼻骨侧位、咬合轴位,结合CT扫描,探讨新轴位摄片法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鼻外伤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8-47岁,平均27.4岁.入组条件:有明确外伤史,鼻部软组织肿胀,鼻孔流血,有骨擦音或鼻部畸形,临床诊断鼻骨骨折.使用西门子MULTIX TOP500mAX线摄片机、柯尼卡CR、GE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先摄传统鼻骨侧位、咬合轴位、新轴位片,再
目的 探讨DTS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XR650型DR的VolumnRAD连续断层融合成像(digital tomosynthesis,DTS)技术,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常规IVP检查.然后根据病灶位置进行断层融合扫描.参数:距离100cm,75kv,130mA,曝光时间0.125s.
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以及扩散加权成像对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作用,以及hMSH2和hMSH6的含量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在我院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病例86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病例35例,(1)测定所选部位的ADC值,比较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差异,以及子宫内膜癌不同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异。
目的 明确在临床中使用锥形束CT诊断牙根纵裂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患者纳入研究,有48颗牙齿可能存在牙根纵裂。采用根尖X线和锥形束CT进行两次评估诊断。并用根尖切除和拔除等手术检查诊断结果。分别将根尖X线和锥形束CT的诊断结果与手术所得到的结果及进行对比,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
目的 探讨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患者注射凝血酶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择彩色超声引导下假性动脉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的住院患者10例,瘤体大小分别为1.7-4.1cm*1.5-3.0cm 瘤颈0.3-1.0cm 注射凝血酶剂量分别为500-1000iu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