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杂交棉鄂杂棉10号F1的丰产优势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09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o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鄂杂棉10号F1和其双亲、F2代及常规棉等5个品种的产量与产量相关的部分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鄂杂棉10号F1的铃重与衣分具有中亲优势,产量、单株成铃和霜前花率具有明显超亲优势;成铃结构较优,表现内围成铃及中下部成铃较多。
其他文献
本次试验对328头1~3胎的大白母猪实施了人工授精(2次、3次)和自然交配(3次),比较了二种配种方法和输精方式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种配种方法和输精方式对3个胎次母猪的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人工授精可以取代自然交配在规模化猪场推广应用,并且在规模化猪场实施2次人工授精也是可行的。
为研究复合抗菌肽对母猪产仔率、仔猪出生重、仔猪断奶重和仔猪健康状况的影响,选取168头母猪,随机分成3组,其中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各56头。试验组中,母猪于产前30 d至断奶前在饲料中添加复合抗菌肽,对照组于产前30 d至断奶前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与强力霉素,并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猪健康状况、产仔头数、仔猪出生重、仔猪断奶重和仔猪健康状况。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猪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
为研究复合抗菌肽对仔猪生长效果的影响,选取35日龄450头仔猪,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225头。试验组饲料中添加0.5%复合抗菌肽(格莱姆180[#]),对照组则不添加,其他饲喂管理保健均处于同等水平。至70日龄时,试验组平均体重高于对照组;料肉比低于对照组(p<0.05)。为研究复合抗菌肽对仔猪抗病力影响,选取25日龄蓝耳病症状典型、发病的仔猪70头,随机分成试验组
利用3个红叶材料、5个光子材料和4个鸡脚叶材料作母本(或父本),与21个具有正常性状(绿叶、毛子和阔叶)的优良棉花品种(系)组配杂交组合,研究具有红叶、光子和鸡脚叶标记性状棉花在产量杂种优势上的表现。结果表明:1)红叶杂交组合子棉产量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皮棉产量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不明显,衣分和铃重具有正向的中亲优势,单株铃数表现正向中亲、超亲和竞争优势,筛选出产量竞争优势在5[%]以上、综合性状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3个棉花栽培品种鲁棉研21号、22号、28号的生育特点,并分别于盛蕾期、盛铃期和吐絮期调查取样,测定了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光合速率(Pn)、SOD活性、POD活性、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关激素(IAA、ABA、ZR、GA3)含量。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叶片衰老进程存在着明显差异。与鲁棉研21号相比,22号生育后期功能叶片的POD活性低,ABA含量低,光合速率下
2004-2007年研究结果表明,在山东棉区伏期遇旱不能浇水、中等肥力的沙壤土棉田,“鲁棉研24号”容易早衰;受棉花早衰的强烈影响,在参试的5项栽培技术措施中,唯有对棉花单产影响最大的密度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合理密植可提高棉花的光合性能,增加群体结铃总数,调节棉花的结铃结构,提高棉花的单产和品质,应予高度关注。在山东棉区中等肥力易早衰棉田,“鲁棉研24号”的适宜密度为42000株·hm-2。
20世纪80年代,湖北省推广自育棉花新品种鄂沙28,鄂荆1号等,使湖北省的棉花产量和品质跃上新的台阶。本世纪以来,湖北省杂交棉育种取得重要进展,育种成绩斐然,已审定了杂交棉品种37个,全省棉花生产基本实现杂交品种化,而且以本省杂交棉系列品种(鄂杂棉)为主,为湖北棉花生产做出了杰出贡献。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纤维作物,商品率高、涉及行业多、产业链条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湖北省常年植棉面积稳定
介绍了宿生棉的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及宿生棉在棉花生产、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创新、杂交制种等方面的利用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湘杂棉系列及其中部分湘杂棉亲本材料进行研究。筛选出了一批在湘杂棉及其亲本上具有较高多态性的SSR引物,构建了湘杂棉系列品种的指纹图谱,并将其应用于湘杂棉种子纯度的检测和未知种身份的识别。
选用20个RAPD引物,对25个抗螨棉花品种(系)的基因组DNA进行随机引物PCR扩增。共获得122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69条,占扩增谱带数的96.02[%];品种间相似系数变幅在0.2273~0.977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391,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01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5773。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结果表明,21个棉花品种可分为3大类,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