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棉鲁棉研24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09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3202004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2007年研究结果表明,在山东棉区伏期遇旱不能浇水、中等肥力的沙壤土棉田,“鲁棉研24号”容易早衰;受棉花早衰的强烈影响,在参试的5项栽培技术措施中,唯有对棉花单产影响最大的密度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合理密植可提高棉花的光合性能,增加群体结铃总数,调节棉花的结铃结构,提高棉花的单产和品质,应予高度关注。在山东棉区中等肥力易早衰棉田,“鲁棉研24号”的适宜密度为42000株·hm-2。
其他文献
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猪场把人工授精技术作为一项常规技术在生产中应用。本文列举了公猪的使用、母猪的发情检查以及精液的制作与保存等猪场实践应用中的脱离人工授精技术规范的实例。
“采精”是猪人工授精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采用和掌握合理、有效的采精技术及方法是确保能够采取多量、优质精液以及延长种用公猪的使用年限,并用良好的经济效益来证实猪人工授精技术在生猪生产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举足轻重地位。目前在我国猪人工授精技术领域中的采精方法上,不外乎有三种即:假阴道法、手握法、和简握法。针对这三种采精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目地(全部收集公猪一次射出的精液,不影响精液品质
近几年集约化养殖猪场迅速发展,而适应这样发展速度的员工的素质及技术并没有随之提高,养殖业门槛低,从事一线养殖的大多是一些非专业人员,这些人员并不能很规范的来管理猪场,这可能会给猪场造成一定的损失。本文介绍了种公猪、空怀妊娠母猪以及断奶仔猪的移动等猪在转群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畜牧业生产特别是生猪标准化生产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本文生猪生产发展较快,2009年末生猪存栏及出栏量突破了50万头和90万头,同比增长4.38[%]、4.84[%],能繁母猪存栏达到5.56万头。本文介绍了生猪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目前生猪生产出现亏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猪越来越难养,猪病越来越复杂,养殖压力越来越大,已是养猪业的难言之痛。可以说猪群的健康水平严重制约着养猪生产及其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供种地区环境的评价关键、种猪供方关键要素以及对种猪品种基本要求等种猪引进关键的控制点。
本次试验对328头1~3胎的大白母猪实施了人工授精(2次、3次)和自然交配(3次),比较了二种配种方法和输精方式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种配种方法和输精方式对3个胎次母猪的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人工授精可以取代自然交配在规模化猪场推广应用,并且在规模化猪场实施2次人工授精也是可行的。
为研究复合抗菌肽对母猪产仔率、仔猪出生重、仔猪断奶重和仔猪健康状况的影响,选取168头母猪,随机分成3组,其中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各56头。试验组中,母猪于产前30 d至断奶前在饲料中添加复合抗菌肽,对照组于产前30 d至断奶前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与强力霉素,并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猪健康状况、产仔头数、仔猪出生重、仔猪断奶重和仔猪健康状况。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猪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
为研究复合抗菌肽对仔猪生长效果的影响,选取35日龄450头仔猪,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225头。试验组饲料中添加0.5%复合抗菌肽(格莱姆180[#]),对照组则不添加,其他饲喂管理保健均处于同等水平。至70日龄时,试验组平均体重高于对照组;料肉比低于对照组(p<0.05)。为研究复合抗菌肽对仔猪抗病力影响,选取25日龄蓝耳病症状典型、发病的仔猪70头,随机分成试验组
利用3个红叶材料、5个光子材料和4个鸡脚叶材料作母本(或父本),与21个具有正常性状(绿叶、毛子和阔叶)的优良棉花品种(系)组配杂交组合,研究具有红叶、光子和鸡脚叶标记性状棉花在产量杂种优势上的表现。结果表明:1)红叶杂交组合子棉产量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皮棉产量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不明显,衣分和铃重具有正向的中亲优势,单株铃数表现正向中亲、超亲和竞争优势,筛选出产量竞争优势在5[%]以上、综合性状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3个棉花栽培品种鲁棉研21号、22号、28号的生育特点,并分别于盛蕾期、盛铃期和吐絮期调查取样,测定了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光合速率(Pn)、SOD活性、POD活性、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关激素(IAA、ABA、ZR、GA3)含量。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叶片衰老进程存在着明显差异。与鲁棉研21号相比,22号生育后期功能叶片的POD活性低,ABA含量低,光合速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