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 Needham,《中国科学技术史》课题与中国建筑技术的历史

来源 :2015建筑历史研究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bin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oseph Needham,(1900-1995)中文名李约瑟,以一名生化专家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在35岁左右的时候,他成为了这个领域一个冉冉升起的年轻科学家.他在1941年被聘任为皇家学会的成员,树立起自己的名望.在政见上他是左翼的,深信科学是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做科研的同时,他还撰写并教授科学史.在1937年,他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变.当时,一群年轻的中国科学家来到了剑桥.其中一位名为鲁桂珍的科学家被派往他的实验室工作;他们的关系使他对中国人、中国文化和历史着迷,这种痴迷也伴随了他的一生.在中国的时候,他制定计划完成一本关于中国的科学历史的书籍。Needham是第一个以西方语言从技术层面讲述中国建筑,而且不仅列出中国建造技术的基本形式,还讲述了它们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的历史发展。他指出了中西方建筑理念的根本差别,并追溯了这些理念和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联系。他充分利用在战时中国三年的所见所闻为写作依据。期间他经常走访并居住和工作在传统的中国建筑中。这部分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中国科学技术史》不是Needham的著作中最出名的,但是显示出了他个人对科学技术史的全面认识以及他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友好情谊与敬意。
其他文献
  洪江古商城是在商会自治组织下历经200余年,自发生长的高密度山地城镇。本研究对其街巷节点空间的分布特征予以描述,并通过其内部节点空间的量化研究,对其平面形态、围合度
  《中国建筑史》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是建筑学专业、规划专业、景观专业、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专业的重要课程。学习《中国建筑史》对于学生提升建筑修养、提高观察能力、分
中国古代木构桥梁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来自英国杰出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极可能是系统研究这一领域的首位外国学者.他将本人对"中国桥梁"的认识与研究纳
  自1910年起,在巴黎之外最重要的立体主义运动的中心城市布拉格,一群捷克先锋建筑师和艺术家受到立体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尝试着设计并建成了一批极具特色的立体主义建筑,这也
  本文对湖南省江华县瑶族传统民居的平面格局进行考察,重点关注将卧室置于厅堂正后方这一特殊现象。在所调查的百年以上的瑶族民居中,多数采用了这种"前堂·后室"的布局方式
中国古人与自然体合无违、和睦并存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组成,并物化和体现在传统建筑、城市与环境的建设经营上.本文剖析中国古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及其对建
本文叙述了广东新会梁启超故居的岭南传统建筑特色,记述了我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梁启超的家庭背景、成长历程和对子女的关爱,对莫伯治院士设计的梁启超纪念馆的艺术风格也作
明中都是明王朝建立后营建的第一座都城,也是明王朝先后营建的三座都城中,建筑最为华丽的一座都城.由于洪武八年罢建,使得中都成为明三都中唯一一座没有真正行使国都功能的都
顶槅是中国传统建筑室内上部露明可见部分,主要包括天花与彻上明造中艺术加工后的梁架.在记述江南传统营造法的著作《营造法原》中,有翔实的厅堂顶槅做法资料.文章对《营造法
  随着一带一路经济空间布局下新型城镇化的开展,加以城市中产阶层兴起后对于休闲旅游的需求,大陆各地近年在建设部与文物局诸如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奖励等政策引导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