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二级深埋隧洞大理岩力学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六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h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锦屏二级水电站规划了7条平行布置的隧洞,其中4条为引水隧洞,平均埋深1 500~2 000 m,最大埋深2 525 m。引水隧洞开挖洞径12.4~13 m,其中1#、3#洞采用TBM施工,2#、4#采用传统的钻爆法施工。大理岩是引水隧洞沿线主要的地层岩性,NW和NWW结构面是沿线最常见的地质构造。在隧洞的深埋段通过套钻取芯的方法获得了大理岩试验岩样,所有岩样的室内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均显示在初始压密阶段可以监测到大量的“撞击”事件,表明套钻过程中岩芯由于应力调整而出现损伤,形成初始裂纹,因此常规取样方法获得的岩样实际上为损伤岩样。针对损伤岩样的试验成果给出的并非原岩的力学参数,不利于工程设计。基于这方面的认识,本文提出了“无损取样”方法。室内试验同时还揭示了大理岩的峰值强度具有随着围压升高由脆性向延性转换的特征,当围压继续升高至30~0 MPa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典型的塑性响应。针对大理岩的脆-延-塑转换特征,采用Hoek—Brown本构模型对其进行了描述。
其他文献
城市交通量日益增加导致交通堵塞现象越发凸显,修建城市隧道则是解决这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城市隧道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功能,表现出与公路、铁路隧道一些不同的特点,在深基坑围护结构方面尤为突出。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基坑围护结构发展现状,通过对地下连续墙、钻孔咬合桩、土钉墙、旋喷桩和水泥搅拌桩5种不同围护结构的优缺点对比分析,结合实际工程特点,得出最优的施工围护方案为地下连续墙结构;通过数值模拟计算
国内输水隧洞采用TBM施工时,多数选择护盾式TBM+管片衬砌方案。通过对特长隧洞衬砌结构的选择、支护参数设计、不良地质段支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特长隧洞的优化设计和TBM的安全快速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工程经验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大伙房输水工程特长隧洞根据围岩条件选择了开敞式“TBM+锚喷支护”复合衬砌施工方案。并且获得成功。实施的采用“锚喷支护+二次衬砌”复合衬砌替代管片衬砌既符合现代支护系统的
以长春轻轨三期工程亚一伪区间下穿铁路段为原型,通过定量控制隧道外套的水囊注、放水模拟隧道施工地层损失的方法,进行了矿山法区间隧道下穿铁路引起路基沉降的离心试验研究。左右线隧道分两阶段进行施工,其结果表明,水囊注、放水方法可以有效地模拟隧道施工地层损失;各隧道先后施工后,沉降槽产生叠加,沉降显著增大;试验的最大沉降值超过允许值,需与铁路部门配合,结合养护起道予以解决。
文章以某越江盾构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适合工程结构及工程地质特点的弹性地基模型,对隧道纵向变形与受力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该模型充分考虑了隧道结构荷载作用特点以及隧道下部土体反力特性,重点分析了土层不均匀等外部荷载变化、隧道与竖井连接处的刚柔性这些主要因素对隧道纵向变形和受力的影响,并提出设计、施工上的技术方案,对盾构隧道工程的顺利实施及结构的长期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在充分考虑开挖过程中TBM与围岩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的基础上,以TBM机械结构的布置特点为立足点,运用岩体结构的三维弹塑性损伤有限元方法,对引松供水隧洞的开挖和支护进行了分析计算,探讨并分析了开挖过程中TBM结构对于减少围岩扰动变形、改善嗣岩应力以及后期对优化衬砌结构方面的贡献。通过对引松供水隧洞TBM施工开挖和衬砌支护的模拟计算,并与传统的钻爆法相比较,论证了TBM开挖在隧洞围岩稳定性和改善衬
文章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结合挤压性大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例如原始地应力、岩石质量指标、强度应力比、岩石弹性模量、地质构造等,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国内外工程实例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其结果与实际工程情况较为吻合,因此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对软弱围岩的施工大变形预测是有效的。
盾构法与浅埋暗挖法结合建造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盾构管片的拆除,因此课题组提出了采用柱-预应力支撑体系来保证管片开口状态在车站拓展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实体力筋法对预应力索进行了真实地模拟,对柱-预应力支撑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的受力和变形分析。结果表明:车站施工过程中,盾构隧道内的临时钢管柱支撑压力基本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其中横通道开挖阶段增量最大,跨中断面临时钢管柱支撑承受的压
北京地铁五号线崇文门车站近距离下穿环线地铁,车站拱顶到既有线结构底板距离只有1.98 m,如何控制既有线结构的沉降、确保地铁正常运营是新建地铁车站施工的关键问题。首先对施工方法进行优化,采用变大跨为小跨的中洞法,在中洞部分又采用导洞法开挖,把沉降控制在最小范围。大管棚超前支护是控制既有线结构沉降的关键技术措施,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采用刚度足够大的φ600咬合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尽管采取了强有力
文章采用数值计算分析了流体-固体耦合作用下,采用CD法开挖的围岩及衬砌结构的应力场、渗流场、位移场的发展变化情况。研究表明:(1)流固耦合效应不仅仅会给隧道本身的修建带来影响,其对地表及临近建筑管线等的影响也远比一般隧道开挖要强烈;(2)对于支护结构,边墙锚杆在考虑耦合效应的计算中全部表现为受压,说明渗流及流固耦合效应会极大削弱锚杆的作用;(3)在水下及富水地层修建隧道,采用合理的预支护及严格注浆
以无锡地铁3#线下穿机场跑道为例,对列车运行时跑道及建筑物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竖向振动位移很小,振动竖向位移对机场跑道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引起的场地地表振动水平加速度比竖向加速度小,竖向振动加速度是主要控制指标;根据国家规范判断,列车运行产生的地表加速度不会对地面机场及周边建筑物、管线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