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圣化的外现

来源 :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g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圣化经历了几百年的过程,以子贡为代表的孔门弟子对孔子多有褒扬和赞誉,认为孔子近乎于圣人.孟子改造了孔子所持的"博施济众"圣人标准,更加强调道德高尚的重要,将孔子推为儒家的圣人.汉代董仲舒因时代需求"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使孔子及其学说独尊于天下,孔子的圣化至此完成.社会和历史上出现了诸多由"圣"组成的推崇孔子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的词语,作为孔子圣化的外在表现,标识着孔子和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崇高地位.
其他文献
网民对体制化的教育要融入国学内容是有所吁请的。信息化时代,任何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都将多样化发展。借助网络的效应,一方面对于常识性的国学知识可以查漏补缺,另一方面也可以在
《多方》的"周公曰:王若曰"文例,与西周中期的(辩)伯丰方鼎、西周后期的琱生诸器的文例省略形式,完全相同.由后者可知,《多方》的这种文例反映了周公致政后代王向方国首领发
毛《诗》属古文经学,一般认为系毛亨和毛苌所创.毛《诗》除了在每首诗后面有《传》以外,在每篇诗前都有文字说明,称之为“序”。强调“美刺说”与“以史证《诗》”是毛《诗》的
纵观历朝历代"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千古不变的铁律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历史如此,世界历史也是如此.中华文明光辉灿烂,孕育了深厚的民本思想,强调民众在
生活在春秋晚期的孔子运时而生,他把贵族精神风貌引入自己的思想学说中,由此开启一种具有贵族文化性格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他开创的儒家思想体系,真正开启了从身份贵族向文化贵族
会议
“学”为孔门第一义,“好学”不仅仅是对于学习的一种态度,而是学问功夫和人生境界。只有孔子与颜子才能达到“好学”的境界,以“不迁怒,不贰过”来界定“好学”的内涵,这是孔子论
会议
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自我身份确认的重要方式.但中华文化具有两重性,既包含着优秀的成分,也有腐朽落后的成分.如何正确区分优秀文化与腐朽
会议
教化天下,关键在于教化人心,而人心教化,其对象或重点应在青少年,这便是儒家适时而教的思想。那时,人们十分清楚这样的道理:“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会议
孝道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舜因其大孝而成圣成王,历代都在追慕、赞美。这便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明确的最高标准。进而实现对历代学习儒家思想的人士的风化和引
会议
河间献王刘德作为一代诸侯王,人生经历虽有波折,却也并不复杂,经他整理留下来的一系列典籍,为先秦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显示了他作为文人的责任意识和几近完美的人生理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