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年与禀赋关系探微

来源 :第六届全国中医药文献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将人的固有寿命称为"天年"."禀赋"又称"禀受",是指人体承受先天给予的天生资质,它造就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固有的生理特征,以及不同致病因子的抵抗力或易感性,本文对"天年"与"禀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麻疹一证初起时与感冒发热相似,故很多医生此时重用银翘散导致寒邪入内,变症逆转危及生命,麻疹证的病机与感冒发热的施治用药也有雷同,麻疹证发热咳嗽及感冒发热咳嗽,有时被认为"肺炎",故常以清解消炎等解毒热为主,忽视疏泄用法,在治疗上往往延误病情,导致本来不应有的病都变化出来,如用银翘散会导致风邪不去延误病情等.今年流行的非典型肺炎,我认为其治法与麻疹证有共同点,需要清解外透的平和疏泄为主方剂.
《黄帝内经》和《难经》都是我国中医典籍中的重要文献存世久远,内容极其丰富,理论亦趋完善.《黄帝内经》文字古奥,医理精微,历代医家从注释、校勘、专题研究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有益工作.《难经》实质上是《黄帝内经》最早的专题注解本.《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其内容和体例是针对《黄帝内经》的某些问题设难答疑,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和发挥."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即指《黄帝内经》.书名义
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和作者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在人们的观念中天经地义地认作是"三坟"之书,出自上古圣人黄帝之手.唐宋以后,随着辨伪之学的出现和盛行,人们的史学观念开始理性化和科学化,对于历史上诸多文化典籍的出处均采用考据学的方法重新认定.《黄帝内经》也不例外.宋时开始对其著者问题提出质疑,动摇了黄帝著《内经》的说法.提出《内经》非黄帝所著的首先是北宋早期的两个重要人物:一是经学家邵雍;
《汉书·艺方志·方技略》(以下称《汉志》)著录有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这是对医学典籍的最早著录.《汉志》所著录的书籍,是在西汉刘向《别录》、刘歆《七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所以,其所著录的医经、经方之书,俱是西汉以前存世的医籍.要了解这些医书整理和著录的情况,应先了解刘向等校书的方法.
《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医学科学家李时珍的传世之作,是我国古代著作中论述中药最全面、最丰富、最系统的典籍.本文介绍了该书的成书出版及影响成就.当我们捧着这部洋洋越百万言的医学巨著,徜徉于医药知识的海洋之中,对作者献身医学事业的高尚情操和横溢满腹的才华产生肃然起敬的心情之时,作者为这部书成书而付出的辛劳、著述的艰苦、出版的困难等情形也会一鼓脑地从书中的字里行间迸发出来,一下子又把我们带回到400多年前
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根据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指出:头为诸阳之会,若清阳不升,邪气相乘,易致头痛.本证有内伤、外感之异.邪气既有外来,亦有内生,"或蔽覆其清明,或瘀塞其经络,与气相搏,脉满而痛".其"种种变证,所在多有,务在详辨精细",并备列辨治之法."俾学者触目洞然".
《本草纲目》"《药对》岁物药品"下有李氏关于《雷公药对》所用历法的推论."《药对》岁物药品"内容为:"立冬之日,菊、卷柏先生,……立春之日,木兰、射干先生,……立夏之日,蜚蠊先生,……夏至之日,豕首、茱萸先生,……立秋之日,白芷、防风先生,……"此节文字,《神农本草经集注》中已有引用,言其出于《药对》一书.李时珍认为是上古遗文.其谓:"此亦《素问》岁物之意,出上古《雷公药对》中,而义不传尔.按杨慎
柏子仁,味辛、甘,气香性平.《神农本草经》谓其有"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风湿痹,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现代对柏子仁研究甚少,甚至于有许多中药药理学专著都未收集此药.笔者经廿年的临床观察,用柏子仁为主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病,尤其对老年病治疗,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56年6月影印出版了宋东轩居士撰《卫济宝书》.对于这本书,笔者阅读和思考了40余年,心中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对该书"内容简介"所滋生的疑窦;二是对该书版本演变痕迹的探讨.兹分述于下.
历史上研究《内经》的群体主要有两大类:校勘训诂家类和医学注释家类.《内经》研究史上为什么会出现"校诂派"与"注释派"两种不同的治学风格倾向,这与中国古代的大学术背景是密切相关的.汉学长于训诂,宋学长于义理.长于训诂者,常常注重经典字义的正确解释,对经典施以客观的理解;长于义理者,却是注意经典字义的同时,更多地注重从文章整体上来把握圣贤的精神,将经典加以主观的(哲学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