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麻疹一证初起时与感冒发热相似,故很多医生此时重用银翘散导致寒邪入内,变症逆转危及生命,麻疹证的病机与感冒发热的施治用药也有雷同,麻疹证发热咳嗽及感冒发热咳嗽,有时被认为"肺炎",故常以清解消炎等解毒热为主,忽视疏泄用法,在治疗上往往延误病情,导致本来不应有的病都变化出来,如用银翘散会导致风邪不去延误病情等.今年流行的非典型肺炎,我认为其治法与麻疹证有共同点,需要清解外透的平和疏泄为主方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疹一证初起时与感冒发热相似,故很多医生此时重用银翘散导致寒邪入内,变症逆转危及生命,麻疹证的病机与感冒发热的施治用药也有雷同,麻疹证发热咳嗽及感冒发热咳嗽,有时被认为"肺炎",故常以清解消炎等解毒热为主,忽视疏泄用法,在治疗上往往延误病情,导致本来不应有的病都变化出来,如用银翘散会导致风邪不去延误病情等.今年流行的非典型肺炎,我认为其治法与麻疹证有共同点,需要清解外透的平和疏泄为主方剂.
其他文献
而药方"方解"则是在宋金时期才出现,并在这之后大行于世,也就是说针灸方的"方解"出现时间比药方的"方解"要早1000多年.
但奇怪的是,在《内经》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针灸文献中却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内容;可能与针灸医生自秘其术有关,以致于《证类本草》的序中言:"自古人俞穴针石之法不传,而后世亦鲜有得其妙者,隧专用汤液丸粒理疾."
针灸,历来就是中医学之瑰宝,由于它简单便捷,效如桴鼓,而扎根民间,深受病家欢迎.历史上浙江针灸名家辈出,著作宏丰.浙江针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原始社会),如二千多年前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就有"东方之域,其民食鱼而嗜咸,其治宜砭石"的记载,"砭石"就是最早的针灸器具.浙江地处东海之滨,也是针灸的发源地之一.1972年在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就有数枚类似"砭石"的文物.另外,尚有数十枚大小不等的骨
养生,在各代医籍中都有散在的记载,均宗《内经》对养生长寿的精辟论述,但作为一门专学,尚无一部专著,至明代中叶著名医学家万全,摭拾前贤精华,结合临床五十余年的临床诊见,融合自己高龄长寿的心得,撰写完成了《万氏家传养生四要》的养生学专著,全书共分五卷,在卷一中指出"养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却疾".概括出养生延年益寿的要诀,是在研究了人类生命的规律,导致衰老的因素,而提出来的.在万氏当时
《内经》中的运气七篇大论是"天人相应"学说的具体体现,它把一切疾病的产生、发展和变化,与自然气候变化密切联系起来,认为风、热、火、湿、燥、寒等气候变化因素,是一切疾病的外因."疾疠"的产生被认为主要是由气候变化失调或时令严重反常所致.《素问·刺法论》中说:"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则成暴郁(疫)".
运气学说中60年一个周期性的甲子年历,并不单纯是一个纪年的序数,而是具有深刻的生物学含义,它反映了时空
血液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环境、空气污染和病菌的感染,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净化血液必须要疏通筋络,将瘀血和病菌排出,才有益于健康,也是治病的根本.
金寿山(1912~1983),浙江绍兴人,自学成医,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教育家和著名的中医临床医学家.一生主要从事中医教学、临床与文献研究,对中医教学的思路、方法等方面有深入研究.晚年,犹抱病坚持参与全国中医院校四版教材的编审工作,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亡篇一卷,金刻本.今存卷三至卷五,卷十一至卷十八,卷二十,亡篇一卷,共十三卷.此书卷三首页"黄帝内经素问卷三"标题下有"国立北平图书馆收藏"方印图章,则此书1949年前原藏国立北平图书馆,今藏于北京图书馆王冰编次注释之《素问》(即王冰次注本)为二十四卷,其时已亡卷七之《刺法论》、《本病论》.今存之《素问》金刻本,虽仅及王注本二分之一,然期价值不可以卷数多寡观上,此书在《素问
1998年4月至2000年8月,笔者运用自拟化栓饮治疗脑血栓患者100例,收效满意,现进行其治疗方法.
道光七年丁亥(1827年)《傅青主女科》一书山张丹崖凤翔氏序刊.此书发行至今已逾1个半世纪,在将近180年的流传过程当中,关于此书真伪的论争一直没有停止过.与产生争论的原因相对应,探讨此书真伪的学者也可以大体分为两种类型.前期的学者主要从傅书内容与陈书相关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还未深入讨论所谓殊为荒诞的"遇仙传书"一事;后期的学者除了继续深究傅、陈医著的异同关系外,还进一步涉及"遇仙传书"的庐山真面
本文所论述的"治症纲纪"是明·吴球在嘉靖18年(1539)的撰的一部综合性医书《活人心统》中所载,目前此书在国内已经失传."治症纲纪"58条顾名思义,是指临床医生在诊病治病程中,必须遵守的律条、法则.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学风和学术思想,也表现了作者的医德及医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