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群作用下不同土层微观结构的定性分析

来源 :2010年城市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INDA_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高层建筑群作用下离心模型试验前后的土层微观结构进行扫描,进行定性分析并探讨地面沉降的微观机理。粘土结构单元体以边-面或边-边等形式接触居多,形成架空结构,在密集高层建筑群荷载及叠加效应的作用下,片状棱角被钝化,在密集高层建筑荷载作用下沉降很大;砂土矿物颗粒硬度较大,在受力过程中,以颗粒与颗粒之间接触角度的调整为主。砂上颗粒的微观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工程力学性质较好,总体沉降量不大。
其他文献
排桩与内支撑相结合的基坑支护结构,是近几年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支护方式。但在“土岩”二元结构地层条件下,这种支护方式的设计与施工经验较少。因此,在此类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与施工中,对其进行变形及安全稳定性分析极其重要。采用大型有限元Plaxis程序并结合实际工程分析了在“土岩”二元结构下排桩与内支撑相结合的支护方式的变形及稳定性。对内支撑的支撑间距与刚度这两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支撑间距
静压管桩单桩承载力的确定受桩身几何形状,桩周土性质,桩基施工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通过对沈阳市区典型地质条件下某工程的勘察资料、施工记录和现场载荷试验等数据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影响该工程单桩承载力的因素序列,进而针对排序结果展开详细论述。结论表明:该工程基桩承载力以端承为主,这与南方地区有明显的不同;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影响静压管桩承载力因素是可行的,能够反映静压管桩荷载分布的真实情况。该分析
利用舟山北部海域2009年完成的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测量成果,结合前人调查资料和邻近的上海长江三角洲陆地地区水文地质资料,对地震资料进行了解译和综合分析研究,查明了海底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分布规律,初步圈定了早更新世时期的长江古河道和钱塘江古河道位置和海底淡水资源丰富区,为舟山北部海域海底淡水资源进一步调查指明了方向,为海底淡水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铁三号线是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中西南至东北方向的主骨架线,由于西安市特殊的地质环境,工程建设将会遇到地面沉降、地裂缝、饱和软黄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质问题。通过对地铁三号线沿线的调查,前人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认为地铁三号线涉及了辛家庙、胡家庙、金花南路、观音庙、小寨5个老沉降中心及高新区、曲江新区两个新沉降中心,老沉降中心及曲江沉降中心目前沉降速率均较低,危险性小,新沉降中心鱼化寨目前地面沉降速
利用普通固结仪,进行了蒙自重塑膨胀土浸水膨胀变形试验;利用收缩仪,进行了膨胀土失水收缩变形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初始状态下膨胀土胀缩变形规律与致灾机理,并利用Does Response模型定量模拟了膨胀土胀缩时程规律。研究表明,蒙自膨胀土胀缩变形差异较大,一般吸水膨胀率远大于失水收缩率,相似状态下试样膨胀系数越大,收缩系数亦越大,表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膨胀土含有的大量细小粘土颗粒与较强的蒙脱石晶体矿
为能精确计算围岩的传热量,本文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地铁围岩内的温度分布规律,并通过模型试验结果对土体热导率进行反算。分析发现同一时刻,距圆筒壁面不同距离处的温度以指数形式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化,距离越远温度越小,时间越久隧道内流体的温度影响范围越大;除圆筒外壁面外,距圆筒壁某距离处的温度,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长,距圆筒壁较近处土体温度较高,温度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小,距圆筒壁面距离较远处温度较低
潜在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是制定防灾减灾措施的基础,而目前承灾体易损性处于经验评估阶段,制约了风险评估的定量化程度。为此以一种典型承灾体(建筑结构物)为例,提出一种风险评估模型,认为潜在滑坡灾害风险是坡体失稳概率、承灾体在滑坡作用下的失效概率以及承灾体价值的乘积。避开了易损性评估,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评估潜在滑坡灾害风险。滑坡灾害风险由滑坡可能性、致灾强度、承灾体抗灾性能以及承灾体价值决定,通过研究,验证了
依据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在分析了城市环境数据库检查验收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城市环境数据库检查验收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功能设计,利用Delphi和VC作为开发工具开发了城市环境数据库检查验收系统软件。利用计算机辅助检查并结合人工抽查实现对数据建库各个环节的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保证城市环境地质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和有效性。
从康家湾铅锌金矿Ⅲ-1号矿体上盘围岩取大量岩样,加工制作了50个压缩试验的试样和50个拉伸试验的试样。利用RMT-150B伺服试验系统对试样进行单轴抗压、抗拉试验,各获得了50个试验结果。采用假设检验法,分别对50个单轴抗压强度和50个抗拉强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它们分别服从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对50个E、μ、和50个C、φ,进行不放回抽样,组成50组E、μ、C、φ。利用FLAC计算软件,对硐室
本文结合一外径11.36m、近距段净距4.0~5.7m的上海某公路盾构隧道土体和管片位移及应变的监测成果,就后建隧道施工对先建隧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盾构的推进使隧道间土体朝掘进方向和已建隧道方向侧移,沿深度的最大侧移量发生在隧道中心深度以上0.2D(D为隧道外径)左右;盾尾经过及其后的管片脱出并同步注浆工况阶段,隧道间七体及已建隧道临近面上拱腰处的侧移量达到最大;已建隧道管片呈现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