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治理机构的历史变迁

来源 :首届中外合作互联网治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kk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研究以政府治理机构的变迁为线索,历史性地考察了不同机构所处的时代背景、组织架构与工作重点,以及机构之间的更迭演变.研究认为,中国互联网的治理机构经历了中央领导小组、中央领导—专业治理、多头管理和再中心化四个阶段,对应着治理机构、方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变化.在中国互联网的治理中,以工信部为主的机构权力谱系已经相对稳定,而2014年成立的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是中央领导小组这种组织形式在新时期的再现,它代表了政府对互联网顶层设计的力口强.
其他文献
学校是一个BYOD的学校,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使用自带设备,进入"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开展个性化学习.我想问各位,如果现在要求大家,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使用手机,而且只能看几个特定的人发给大家的特定内容,看的时候屏幕被锁定,还不能随意翻页,你的感受会怎样?很难过吧.主要介绍了应坚持常态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并促进教师教学转型等。
现在觉得世界上没有好吃的东西了.因为"饥饿是最开胃的",可从来不饥饿.最近有些老师苦恼地跟我说:现在不知道怎么上课了.因为有太多的理论和方法,不知道如何是好.我认为,再先进的理论、再好的方法,老师运用的时候也只有一个目的——让学生"想学""会学".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创的4S学程模型等。
"深度重症"与我们的处境非常感谢这两天在座各位这么长时间的专注聆听和有价值的互动;感谢今天、昨天、前天所有演讲人、主持人、艺术家精彩纷呈的内容;同时我要感恩深圳市教科院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伊顿纪德伙伴的贴心赞助,沪汀的技术援助;感恩每一位志愿者,谢谢你们用心的参与。发言主要介绍了重构学习方面的课程建设、教学环境以及互联网技术等内容。
三千年来,真正的教育创新点如同医学专家发现一种新病一样,少而珍贵:创新都是基于长时间艰苦卓绝、对特殊群体的仔细观察和样本剥离才可能完成的.目前中国教育走向了一个节点,世界的教育也走向了一个节点.民众对教育有很大的期待,各种各样有益的探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非常有益.中国的教育进入一个思维最活跃的年代,"这是一个好的年代,这是一个坏的年代",教育工作者应该戒骄戒躁,既要有教育家的情怀,又要紧紧压制内心
回望从业的十八年,深感教育行当中的分享、交流越来越多.之前很难想象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者、从事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者、与孩子们相伴相与的教师、社会公益团体、创业者、企业经营者和媒体人会济济一堂,相互启发、相互支持,为着我们的孩子,为着我们的未来.彼此相异的经历和经验参与其中,让学习变得更为复杂和丰富.重构学习,再造学程与流程已是必然、已是事实.
文章概述了对九个国家媒介使用模式所做研究的结果并绘制出了一幅欧洲媒介受众类型图谱。第一部分对此前有关受众新旧媒介使用的相关研究做了简要回顾并具体指明了此次比较研究的分析视角。随后的部分详述了研究发现的其他三个方面。结论部分指出了项目研究的某些理论启示并对未来研究中受众传播实践的概念化和应用化方式做出了思考。
目前,中国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7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互联网联合治理机制。与美国、英国等多国政府签署了网络犯罪治理相关协议、文件,重点打击黑客、电信网络诈骗、网络商业窃密等违法犯罪行为,并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网络赌博以及互联网应急响应机制等领域建立合作机制。
积极开展中外合作互联网治理,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共同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推动尊重网络空间主权是基本前提;加快规范网络空间秩序是基础保障;共同制定网络空间国际规则是根本关键;积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目标方向。
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方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目标,“两大支点”是达至目标的出发点,“三大理念”是达至目标的指导思想,“四项原则”是达至目标的基本遵循,“五点主张”则是兼顾当前与长远的操作方案,既明确了应立即着手解决的具体任务,也指明了未来应该着重努力的工作方向。
当今网络犯罪、网络恐怖主义盛行,网络安全问题丛生.如何进行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规则,世界各国一直存在颇多争议,实质上反映的是国家、国民和国际三大网络空间行为体之间的利益诉求.行为体各自从自身出发,对另外两大行为体普遍忽视,从而形成了目前各执一词、难以调和的局面.网络空间新秩序的建立需要从三大行为体的视角审视全貌."三视角"理论是从国家、国际、国民这"三点"出发,引出三个边界条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