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材料与生存加工优势效应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r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存加工优势效应是指对信息的生存意义进行加工时,其记忆效果优于同样的信息在其他加工条件下的记忆效果。在使用词语或图片为加工项目时,均能发现生存加工优势效应的存在。目前研究都未能关注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对不同学科学习材料的加工是否也存在该效应,还没有得到相关证据。本实验通过选取语文和数学概念为加工项目来探讨生存加工优势效应是否能应用于具体学习中。
其他文献
双加工理论认为,支持再认记忆的熟悉性和回想是两个独立的过程(Yonelinas,2002).过去通常认为,熟悉性并不能支持关联再认记忆.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当项目对的构成成分能够被轻易整合为一个完整表征时,熟悉性也能支持关联再认记忆(Mayes et al.,2007).例如,Yonelinas 等(1999)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s 分析,发现在面孔正立条件下而非倒立条件下,熟悉
人类视知觉受选择注意的影响,在极端条件下,人们的神经系统自动的对突显刺激产生强烈的反应,通常将这种反应称之为注意捕获。注意捕获这一注意现象,不仅受到刺激的视觉特征等低等级(low-level)因素的影响,同样受到观察者内部状态等高等级(high-level)因素的影响。近来,一些行为研究发现人格这高等级因素对注意捕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神经质这一人格维度上,神经质得分高的被试会有更大的注意捕获反应。但
本研究以汉字、水书、东巴文和甲骨文这四种文字的象形字和图画为研究对象,通过知觉相似性判断、语义一致性比较、分类和命名四种认知任务,揭示象形字的认知特点和演变规律,其中知觉相似性判断和语义一致性比较侧重于揭示文字的形体结构和表意特性的差异,分类和命名则有助于从符号的外形特征和区别性特征上考察符号的认知机制。由于水书、东巴文和甲骨文是不同民族或不同时期的文字,同时掌握这几种文字的人很少,所以除了知觉相
研究基于运动技能学习效率的顿悟解释模型(吕慧青、王进,2014),随机抽取240 名女大学生进行了为期16 周的技能学习效率观察实验,旨在验证该模型的解释效应。实验设计采用2(有反馈对无反馈)×2(有顿悟对无顿悟)的因素设计,通过每周1 次,每次15-20 分钟的学习与练习,使被试完成体育舞蹈拉丁舞“8 字绕髋”的学习任务。被试随机分成两组,所有被试均无此任务的学习经验,学习时所有条件控制在有反馈
个人优点或长处是决定创伤后成长的重要促进性因素。然而,关于此主题的研究非常有限。生命力、意志力和亲和力是最近在华人社会群体中发现的三大长处。本文试图通过两个研究探索三个长处是否能够在具有不同特点的群体中预测个体的创伤后成长,包括间接创伤群体、直接创伤且无创伤后应激障碍群体、直接创伤且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群体。第一个研究样本包括305 名普通社区居民(其中,88 名经历过间接创伤,217 名经历过直接创
目的 探讨扎来普隆诱导睡眠对30h 睡眠剥夺后个体注意集中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 名健康男性被试,年龄20-30 岁,右利手。实验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实验任务为字母划消测验(LCT)。在4 轮试验采集期间,每次被试需完成30h 完全睡眠剥夺,随后被试服用扎来普隆或安慰剂10mg 进行2h 或4h 的恢复性睡眠,时间到后唤醒被试开始第2 个时间点的试验数据采集,而后每间隔2h 后分别进
国外学者围绕着非工作时间的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后果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积累了较为丰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以往研究表明,非工作时间的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行为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遗憾的是以往学者多从积极或者消极某一单一视角从个体层面开展相关研究,使得我们对于非工作时间的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行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发生机制仍比较模糊。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是基于溢出-交叉模
应对方式理论对于临床诊断和心理干预都有特殊意义。然而,不同应对方式之间的潜在关系尚不明确,全息项目双因子模型(bifactor)能较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 之一是探讨应对方式量表的最佳拟合模型;第二个目标是探讨不同应对方式之间的潜在关系。对处于军事压力条件的官兵测试《应对方式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用于探索最佳拟合模型。层级项目反应模型(bifactor)模型进一
自发特质推理(Spontaneous trait inferences,STIs)是知觉者在没有特定意图(特质评定或印象形成),甚至是在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从他人的行为信息中推论人格特质的过程。虽然先前的大量研究表明知觉者和知觉对象(行为者)方面的因素都能够影响自发特质推理的发生,然而鲜有研究考察知觉者和知觉者对象对自发特质推理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利用探测词再认范式,本研究首次考察了知觉者
我们需要将环境中的客体进行分类,并对这些类别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联结形成的过程叫做类别学习。分类学习是类别学习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反馈刺激必不可少。根据反馈方式,可以分为正性反馈(positive feedback)和负性反馈(negative feedback)。以往研究表明反馈方式对基于规则和信息整合的类别结构有着不同的影响。而家族相似性是另一类更接近自然类别的类别结构,一方面家族相似性类别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