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的技术和工作同盟对领悟的影响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123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悟是使当事人产生治疗性改变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哪些咨询过程变量会对领悟的出现造成影响,该研究选取了咨询师使用的促进领悟的技术和工作同盟两个变量,分别考察它们对领悟的影响,以及二者共同对领悟造成影响的方式。在研究前编制了《领悟评定手册》,对领悟进行界定和内容分类,并考察了信效度,达到可以接受的标准后,对评定者进行培训,之后开始正式评定。两组评定者(每组3人)根据会谈录音和逐字稿,共评定了12个个案、94个会谈中当事人的领悟。评定者先独立评定,然后两组分别集中讨论,就不一致的地方重新评定,最终得到比较一致的结果。
其他文献
个体作为社会人拥有着大量的社会身份,不同的社会身份对个体具有不同的重要性。为了探讨不同群体身份对自我表征的优先性,研究采用2(熟悉度:自我的和熟悉的)×2(社会身份:民族身份和国家身份)被试内设计,分别记录了16名健康大学生对自我和熟悉的民族身份及国家身份进行判断的脑电信号。结果表明,自我的社会身份比熟悉的社会身份引发更大的P300波幅,说明自我的社会身份具有自动加工优势,个体更容易注意与自己相关
群体公民行为是指工作群体作为整体所表现出来的,有利于促进整个组织总体目标实现的,用于支持本群体及其成员、本群体所在组织、组织内其他工作群体及其成员,以及组织外部利益相关公众的一种角色外行为。它是一个群体层次的变量。群体公民行为的研究对进一步丰富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理论和促进企业通过工作团队的设计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员工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用量化和质化研究
作为一种研究亲属探测的线索,人类可以通过人脸与自我的相似性得到对亲属关系的推断。由于父母不确定性的不对称性可能使得男性表现出更多的易受对人脸自我相似性的影响。即男性对与自己的后代的探测更为敏感。然而,这种性别差异在一些人脸自我相似性和社会认知的研究中未得到证实。在本实验中,我们考察了基于面孔的自我相似的面孔加工的脑机制。我们假设自我相似的成人面孔能更好的被探测并且能通过ERP成分反映出来,男性会表
已有证据表明感知学习(perceptual learning)是个相对较慢的过程,通过不断重复呈现刺激,提高被试对刺激物理特性的感知(perceptual salience),如形状识别等。与感知学习相比,个体能否迅速学会刺激的社会属性,进而改变对刺激物理属性的感知,及相应的神经活动?本研究指导被试连接三种几何图形为自己、母亲和陌生人,当被试达到正确自由回忆后,立即完成图形-标签匹配任务,同时记录
处理根源于死亡事实的存在焦虑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但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却很少涉及这一重要主题。过去,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心理学传统非常重视人的存在性体验。近来,恐惧管理理论( Terror Management Theory)用实验的方法深入探讨了人们在死亡意识凸显下寻求世界观支持和提升自尊的防御反应。自我决定论(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及价值观的研究发现,人本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博以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即时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一些使用者由于微博使用过度而陷入了使用微博难以自拔的的局面,即所谓微博成瘾或“微博控”。“微博控”者表现出一些和网络成瘾相似的症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可以被用来测量微博成瘾的量表发表。在本研究中,我们在Young 2009年发表的《网络
表情是人类社会交互中非言语交流的重要部分。而文化背景对这些表情的出现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个体是旁观者观察或是处于社会交互当中也会影响他对不同情绪的知觉。本研究着眼于东方文化下社会交互对表情的表达和再认的影响,以及个体对不同文化背景个体的情绪知觉异同。本研究招募了20名中国大学生被试,其中10名男性,其余为女性。实验中被试观看一系列的视频片段,视频中为一张虚拟的东方人或西方人面孔展现愤怒(负
安于现状是一种普遍的决策倾向,人们偏好维持当前的状态,而不选择改变。根据质询理论,出现安于现状的原因是人们在决策时把现状作为参照点,对现状和改变进行比较,优先质询支持现状的信息,在顺序上更早地质询支持现状的理由,在数量上更多地质询支持现状的理由,从而导致对现状的偏好。本研究提出,这种安于现状倾向并非稳定存在,会受到决策者角色(为自己决策者或为他人决策者)的影响。不同的决策者角色导致人们采用不同的认
社会身份复杂性是指个体对多重内群体身份之间的关系进行主观表征的方式,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的多重群体身份之间感知到的重叠程度。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于群体之中的个体可能同时具备多重社会身份。已有研究发现人们对多重社会身份的主观表征方式和程度会影响对他人的感知和判断。社会身份复杂性高的个体可能更容易将他人感知为同一群体的成员,缩短与他人的社会距离,进而影响对他人的感知和判断。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启动范式来探讨他
广告商和媒体制作者都知道广告的效益不仅决定于广告本身的质量,也取决于广告所处的节目环境。本研究旨在研究中国观众普遍喜欢哪种广告,且广告插播在何种节目里效果会更好,两者是否互相影响。本研究采取2(影视节目内容特征:含性内容和不含性内容)*2(视频广告类型:性诉求和非性诉求)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对产品名称的自由回忆、产品名称的再认、产品图片再认、对广告的喜爱度和对产品的购买倾向。本实验选取被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