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ISSIM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建模审核流程研究

来源 :2013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7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eand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公路交通拥堵的一个方法就是科学地应用交通模型,对城市的发展和交通出行需求等方面进行建模,并对交通政策、法规、工程方案和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科学分析和对比.本文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模型审查流程,通过仿真建模流程优化,规范交通建模技术流程,以便科学的支撑交通规划和管理工作.并以微观交通流仿真软件Vissim为例,建立该软件应用的交通流模型建模审查流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在确定影响交通发展战略制定因素的基础上,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组合,构建了佛山交通发展战略测试模型,提出了三种交通发展模式,并进行了战略测试,得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小汽车与公交协调发展模式适合未来佛山的城市与交通发展需求.
本文从城市化和城镇化的视角讨论交通体系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集中讨论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思维的必要性和规划设计上的偏差.文章强调公交优先政策并不能以抵制小汽车交通为目的.和谐的可持续交通发展应具共存、共生、共融和共荣特性.
从行业管理机构的职权分配、运力管制、经营权配置、运营模式以及行业监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的典型做法,并以青岛市出租汽车为例,针对国内大城市出租车行业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天津是中国建设外环线较早的城市.1986年中环线竣工通车,仅仅一年之后便建成了外环线.两条环线让天津成为中国其他城市的榜样,20多年间对天津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外环线交通面临着交通拥堵、客货干扰、效率低下等问题,迫切需要从新的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重新审视外环线的功能,本文通过对各种交通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在城市整体交通系统进行统筹引导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城市未
论文首先分析我国城市停车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探讨了机动车的私有财产和交通工具双重属性,明确了停车设施供给的角色要求.其次,通过案例总结了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地区实施停车证制度成功经验,探讨了我国实施停车证制度存在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施供给和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的障碍.最后提出了我国实施停车证制度需要转变居民对停车问题的认识、确保政策体系完善合法、完善必要的技术支撑体系、改善现有停车设施条件、加
交通枢纽是支撑城市交通网络的基础,功能完善、级配合理、分布有序的交通枢纽系统是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必不可少的支柱,是锚固多种交通方式的基础.在分析厦门市交通枢纽存在的问题症结的基础上,从构筑都市区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客运主枢纽分级及整合、停车换乘枢纽布局、交通枢纽引导城市发展及物流中心布局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厦门市交通枢纽发展策略,为其它大城市构筑交通枢纽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冬季道路交通系统运行状况受交通供需、严寒天气、降雪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夏季交通运行状况有很大差异.低温条件下车速度明显降低,道路通行能力下降,因此冬季道路交通延误函数的计算与夏季有较大差异.本文在BPR函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数据对BPR函数进行修正,提出冬季道路延误函数的计算方法,为寒地城市冬季道路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借鉴.
交通拥堵收费是一种交通需求管理的经济手段,其利用价格机制来影响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从而达到调节城市交通需求的目的.本文意图探究该政策的实施将对我国居民交通出行产生的影响,为此开展了拥堵收费意向调查,并按照出行目的和出行起讫点分布特征将调查对象进行分类研究,利用非集计多项Logit(MNL)模型量化表达拥堵收费下的出行方式选择机理.并基于MNL模型进行关键因子分析,探究了该政策的实施将对何种出行者产
交通流量数据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设计、评价的重要依据,有必要建立统一平台进行数据管理.基于武汉市多年交通流量数据,研究利用SQL Server 和ESRI 的SDE空间数据库引擎搭建流量数据库,重点研究分转向复杂路口的数据结构,最终构建一个集数据导入、管理、统计分析、集成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软件平台,解决目前流量数据多源异构、难以共享和可视化的问题.最后对武汉市交通流量数据管理系统的实践作用进
绿色交通是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作为绿色交通中优先等级最高的慢行交通,在绿色交通建设中更是举足轻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首尔的慢行交通系统,从其经验及思考中引申出生态交流型城市的定义,并着重介绍了生态交流型城市三大建设理念:人与自然交流、人与城市交流和人与人交流;文章最后以石家庄作为生态交流型建设理念引入国内城市的范例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指导,并由此推及出建设生态交流型城市对于我国城镇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