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痔题译释与浅论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huan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古的医书.本书抄成不晚于秦汉之际,还仍保留着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若干医方.对痔的烧灼法,剥离术、切割术、结扎术和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在他的论文中所描述的痔的灼灸、切割术为同一个时期甚或更早,比古罗马凯尔劳斯(公元前25~公元14年)编辑的<医学>一书中简述的肛瘘切割术和痔的结扎术及切除术更早,对痔的一些治疗原则和方法仍沿用至今,说明当时对肛肠病研究已有较高水平,对后世医学影响深广.本文对它的学术思想和内容进行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笔者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5月,自创了一种铣瘘术,有选择性地选取了10例肛瘘患者,进行了尝试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本手术方法基本不损伤肛瘘以外的肛门正常组织,因而对肛门的生理功能和肛周的外观也几乎无任何影响,且器械的材料来源方便、价廉,制作简便,手术操作也简单、快捷,非常易被基层医疗单位掌握和运用.
肛瘘实际上是自从有医学史就开始有记载的一种疾病,但其手术后的并发症很多,包括粪便污染衣物、排出黏液、肛门失禁、脓肿和肛瘘的复发等,临床有时较难处理.理论上讲,完全切除瘘管组织,缝合修复内外括约肌能够治愈肛瘘,但对于复杂性肛瘘,因其支管较多,延展范围较远,彻底清除瘘管损伤较大、对感染不易控制而常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内外括约肌的作用及如何保护、修复括约肌,值得进一步探讨.
肛瘘术后创面系开放性创口,因排便或术后创面引流等因素,均可导致创面的延迟愈合。而由于手术切除了病变组织,形成了创面,加上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手术刺激,常引发便后疼痛,且术后创面渗出增加,加之病菌作用,可使局部发生炎肿,进一步导致疼痛加重。通过临床应用藻酸钙创口敷料,或传统中医药外敷,观察到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感,藻酸钙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渗液减少时间及创面疼痛减轻方面,明显优于传统
目前,腔内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技术已成为诊断会阴部及肛门直肠部瘘管或脓肿的新兴手段.通常而言,除深部的脓肿外,对一般性肛瘘或肛周脓肿的诊断相对比较容易,而对于慢性肛瘘,由于其临床体征不十分典型,因而往往会影响诊断者的判断.外科医生想要取得成功的治疗就必须重视该病在病理生理方面的特性表现,在某些疑难病例中运用现代影像手段(MRI和内镜超声),将有助于医生对瘘管解剖的准确认识.
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十人九痔"之说.我科学习了重庆中医研究所李雨农主任创用的"硬切疗法"后,曾进行多次总结,现将近几年治疗的混合痔520例,总结报道如下.
环状混合痔多为Ⅳ期内痔与肛周环状增生的结缔组织和静脉曲张病变混合组成,其症状严重,病变广泛,对患者危害较大,为难治性痔疮.临床手术治疗难度较大,若处理不当,易致肛门狭窄或失禁,或残留痔核而易复发,被国际公认为难治性肛肠病之一.1998年以来我院在外剥内扎的基础上,结合肛门整形手术,用内注外切治疗环状混合痔256例收到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本文介绍了应用中西医结合齿形分段剥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384例,通过临床观察、愈后随访,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本文介绍了自2000年至2002年,对40例环状混合痔进行外剥内注扎术式治疗的情况,并与外剥内扎术式治疗作对照观察.现将临床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痔术后大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占手术病人的0.5﹪~3﹪.防止痔术后大出血,主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以手术止血为主,肛管堵塞止血为辅.若处置及时,一般不会造成生命危险.本组25例病例采用手术法或肛管填塞法均一次性达到止血目的,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及后遗症.为此,各基层痔瘘专科医生,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严格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手术操作,避免或减少痔术后大出血并发
《脉书》是1983年至1984年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在江陵县张家山挖掘西汉初期古墓时发现的竹简古书,是迄今为止继1978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古医书以后的又一发现。据考证相当于公元前2世纪中期左右,与马王堆三号汉墓墓藏时代基本致。《病侯》篇中的一些病证病名的描述均早于现存的所有医学著作,本文对此进行进一步学习、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