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针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个案报道与分析

来源 :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暨2016年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r906646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筋针治疗屈指性腱鞘炎个案报道,探讨治疗屈指性腱鞘炎的新方法,并分析总结其理论依据.方法:在病变点附近寻找筋结点,辨别经筋归属,判断阴病阳病,结合经筋分布规律,根据阴中引阳、阳中引阴的治疗原则,于筋结点处施以筋针治疗.结果:疗效显著.结论:筋针治疗屈指性腱鞘炎方法简便,即刻取效,理论新颖、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三补三泻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录的218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另外,观察组109例患者采取三补三泻针刺法治疗,而对照组109例采取传统的针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目的:探讨双针刺法与长圆针、毫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依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排除膝关节炎晚期及急性期患者,分别随机纳入双针刺组、长圆针组、毫针组各100例.临床中观测双针刺疗法、长圆针疗法及毫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VAS及WOMAC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双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1%,长圆针组总有效率为94%,毫针组总有效率为8
目的:介绍循经筋病灶点针灸配合拉伸治疗肩周炎.方法:对来自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针灸科的60例肩周炎患者,依据经筋辨证施治的原则,按结筋病灶点在肩关节近端与远端的分布规律,以经筋理论为指导,采用触诊法,结合经筋病灶的解剖特点,对肩部近端与远端的病灶点进行定位,以针灸配合拉伸进行治疗.结果:60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1~3个疗程后,其肩关节的上举、外展、背伸以及各个方向的活动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好
目的:观察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和电针治疗的有效性,探讨其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6例术后1周内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评分系统,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和6周后评定各组患者的关节功能状况、稳定性、活动程度等状况.结果:治疗前各组HSS积分相近,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和6周后
麦粒肿是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中医称为“针眼”或“偷针眼”,有内外之分,发生于睫毛、毛囊或周围的皮脂腺者,称为外麦粒肿;发生于睑板腺者,称为内麦粒肿。本病为常见病,多见于青少年,预后较好,无损于视力,但反复或多发者,日后可能影响眼睑外观或功能。根据足太阳膀肌经行于上眼睑、足阳明胃经行于下眼睑以及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的论述,上眼睑的麦粒肿当治足太阳膀肌经,下眼睑的麦粒肿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背部膀胱经游走罐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温针灸,每日1次,同时结合背部膀胱经走罐,每周1次;对照组43例仅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1次/d,治疗4周1疗程;根据评分标准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38%.对照组为72.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13.04%,明显低于
目的:观察长圆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方法: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长圆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腰痛功能评分(JOA)比较,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痊愈123例,好转41例,无效3倒;对照组治愈81例,好转52例,无效17例.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干针、筋针都可以有效解决临床问题,干针强调板机点还有内稳点,夹脊点,症候点.干针针刺深度强调越深越好,西方医学解释,干针造成更多的损伤,从而激发、调动更多地身体自愈能力的发挥.筋针,经筋为病,邪郁卫气,气不布筋所致筋急,其源自"以痛为输".
尚兆奎医师从事针灸临床近40年,临床实践经验丰富,治疗手法独特,治愈过较多的疑难病患者.本文列举了慢性肾炎、脊髓炎、婴儿左脑硬膜下积液的针刺疗法,分析了取穴规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目的:观察针灸从肺肾论治中枢性顽固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肺肾针刺治疗组26例,常规针刺对照组26例.根据评分标准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肺肾论治组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80.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从肺肾论治中枢性顽固呃逆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