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疗法结合结筋病灶点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暨2016年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00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介绍循经筋病灶点针灸配合拉伸治疗肩周炎.方法:对来自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针灸科的60例肩周炎患者,依据经筋辨证施治的原则,按结筋病灶点在肩关节近端与远端的分布规律,以经筋理论为指导,采用触诊法,结合经筋病灶的解剖特点,对肩部近端与远端的病灶点进行定位,以针灸配合拉伸进行治疗.结果:60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1~3个疗程后,其肩关节的上举、外展、背伸以及各个方向的活动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好转,肩关节活动范围疗效好.结论:循经筋病灶点拉伸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肯定.
其他文献
痛风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致使尿酸沉积在关节囊,滑膜囊,软骨,骨质而引起的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红、肿、热、痛.午夜足痛惊醒,局部不能忍受被单覆盖,如刀割或咬噬样的慢性关节炎.患者因疼痛无法入睡,日常生活无法自理.使患者痛苦不堪.因此在短期内止痛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目标.也是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进行下一步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长圆针治疗肩周炎肩后区疼痛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法.方法:选取72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长圆针治疗组和毫针治疗组,每组36例.结果:长圆针治疗组治愈25例,临床治愈率69%,有效率100%.毫针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44%,总有效率为86%.结论:应用长圆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后区疼痛效果显著,长圆针组疗效由于毫针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呢逆是一侧或两侧隔肌的阵发性痉挛,属祖国医学的“痞证”、“反胃”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与进食生冷、辛辣或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气犯胃等因素有关,从而导致胃气上逆而上冲喉间。治疗该病时,笔者根据隔肌的左右两个隔脚起自第2,3腰椎的解剖位置,把该部位作为临床治疗的切入点,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它的主要的治疗作用机制是:通过治疗能够有效调节隔脚局部及其周围的神经功能并通过服脚向整个隔肌传达神经
目的:筋针理论对皮下埋线疗法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折穿刺埋线术,皮下浅层埋置PGLA编织线(可吸收外科缝线)于筋穴的方法;筋穴的选择原则:以痛为输、以结为腧、以舒为腧;疗程:7-10天一次,3次一疗程.经筋辨病,确定适应症:运用筋针治疗,观察速效程度,有效率达50%以上为适应症;典型病例5则予以说明.体会:筋针理论指导下的皮下埋线法微痛无感、速效长效、安全经济,皮下浅层施术的特点,符合筋针疗法的基本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心理疏导对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患者采用TENS联合心理疏导进行干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运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进行评定.结果:疗程结束后,患者疼痛评分及BD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TENS联合心理疏导对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由于颅内和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的周期发作性疾病,本病在中医属“头风”范畴,多由风邪致病,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致淤血阻滞,经络不畅,疼痛因而加剧。颈部与十二经脉有密切联系,颈部正中为督脉,两侧有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循行,颈针疗法可以激发相应经脉的经气,调畅经络,使经气“通则不痛”。风府穴擅长搜风祛邪止痛,针刺风府对外风内风,都有很好的疏散作用,从现代解剖学角度看,颈针所选穴位位于
目的:观察针刺规律性阿是穴配合拉伸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纳入观察,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与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规律性阿是穴配合拉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7%,对照组为85.48%,结果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规律阿是穴配合拉伸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
湿疹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反复发作,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治疗棘手.自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梅花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湿疹58例,取得显著疗效.
目的:探究三补三泻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录的218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另外,观察组109例患者采取三补三泻针刺法治疗,而对照组109例采取传统的针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目的:探讨双针刺法与长圆针、毫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依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排除膝关节炎晚期及急性期患者,分别随机纳入双针刺组、长圆针组、毫针组各100例.临床中观测双针刺疗法、长圆针疗法及毫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VAS及WOMAC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双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1%,长圆针组总有效率为94%,毫针组总有效率为8